发展现代流通业 促进消费升级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关键词:消费需求;流通现代化;流通市场化;流通信息化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一直内需不足,最终消费率处于较低水平,并且一路走低。影响消费需求的原因除居民购买力、消费预期等传统因素外,近年来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也阻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流通这一新视角来探求扩大消费需求的新路径。
一、流通对消费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流通对实现消费有决定性作用,流通是消费实现的必要前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实现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必须借助交换(流通)这个环节。换句话说,流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消费。马克思指出:“商品只要最终退出流通,不论在生产活动中或在本来意义的消费中被消费,它就在某一点上被抛出流通,完成自己最后的使用。”在既定的产业结构下,流通的规模和结构制约着一定时期的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流通的组织状况制约着消费需求的实现程度。虽然从根本上讲,流通的规模和结构最终要由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决定,但在一定时期,就静态而言,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能否实现则取决于既定的产业结构和流通状况。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主要是在一个再生产周期内实现的,而消费对流通的制约作用则主要表现为消费决定流通的变化和调整,这需要在流通的运动中实现。流通对消费具有引导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流通的商品本身及流通的各种媒介手段实现的。在消费者的需求中,除基本生活必需品外,其他层次的需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随意性,为流通的引导性提供了可能。消费水平越高,个人可支配的收入越多,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就越大。流通对消费的影响可以从流通的职能出发。
二、如何发展流通业来扩大消费需求
为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对流通产业规模、流通能力、设施建设、现代化水平、流通组织形式和业态方式、区域布局、流通技术、流通管理、流通支付手段、流通调控、监管和制度体系、流通领域政府服务功能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发展流通信息网络系统,提高流通效能。流通效能是以尽可能低的资源、人力耗费,以最短的时间将产品送入到消费领域或再生产领域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流通技术的进步,是流通效能的助推器。我国流通业之所以落后,现代信息技术物质基础设施不完善、流通信息网络化水平较低是重要原因。一方面,流通对信息系统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国家缺乏流通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以至于至今仍然没有一套适应市场化流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平台,不能客观、及时地反映当前我国流通业的运行状况。同时,流通业技术标准化的基础薄弱,有些方面虽然有国家标准,却没有普及和应用。企业间的网络系统建立和要求相关企业在编码、通信程序、数据交换格式等方面实行标准化,这需要政府或行业协会尽快制定一系列标准。此外,政府应该做好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商流、物流网络系统的建立和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和交易平台,提高流通效能、促进流通组织经营管理方式和流通组织结构的现代化。影响我国流通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物流的效率偏低。现代流通业要想取得发展,离不开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和现代化、专业化的流通中介机构的支撑。提高流通效率的基本任务是加大现代物流设施的投资力度,促进综合服务功能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生产企业的产品自销比例达到70%,生产企业众多且规模过小,利用社会物流企业,能节省交易费用和提高流通效率。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型生产企业可以自建分销系统和物流公司,但切忌盲目追求自产自销,因为这样会过多地分散资本,对企业核心产品和核心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日本的大型生产企业一直在不断地缩减自销比例,使物流子公司大量减少,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作法对我国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树立流通系统化发展的现代化理念。流通现代化发展不仅仅是批发业、零售业和物流部门的事情,而是涉及所有企业和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内部各个流通环节之间要注重系统性,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间要加强协作。政府必须以实现整个流通系统的效率为发展目标,对流通管理必须从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出发,注重抓好流通中每一个环节的效率,加强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三)完善市场机制,为流通体制微观主体变革创造制度基础。流通体制微观层面是无数流通企业和机构在市场机制下通过接触和碰撞,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所构成的宏观态势。可以说,完善的市场机制是流通机构经营、体制创新的制度基础,竞争是流通体制变革的外在压力,也是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开始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但在社会变迁、经济转型的独特背景下,在市场机制不完善,国有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地方保护主义猖獗,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不正当竞争现象大量存在的情况下,竞争的有序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机制,注重流通主体的培育,从而建立起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四)推进流通管理制度的创新,为流通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与流通业相关的和行政规章,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商品市场登记管理办法》、《批发市场管理办法》、《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意见》、《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等。这些法律法规和行政性规章规范了市场主体的行为和市场秩序,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流通制度建设还相对滞后,流通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健全。同时,与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配套的实施细则仍不够完善,使法律法规出台后缺乏操作性,降低了法律法规的效力。因此,我国要完善流通管理法律制度,并与国际接轨,在WTO相关条款的基础上进行规则革新。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流通制度建设上,突出反垄断法的重要性。在我国的商品流通运行中,行政性地区垄断仍然比较严重。地方保护主义与流通化所要求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还有一段差距,这抑制了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地方政府、权力部门都应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目前,《反垄断法》刚刚开始实行,这对建立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具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作用。当然,我们还要在实践中认真履行法律条款并不断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反垄断制度真正得以完善,从而彻底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消除非法的行政性垄断,支持合法的性垄断,并保证流通市场的自由竞争度。
2.制定和完善保护消费者隐私的法律。高技术在流通业中的应用,无店铺销售这种新经营方法的出现和发展,也增加了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危险。信用卡、邮购业务等的普遍开展,使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和购货记录被登记积累。申请购买信用卡时,申请人的职业、地位、收入等个人数据全部注册登记,存入电脑,对信用卡销售公司来说,消费者的个人情况暴露无遗。这从单方面看,并不成为问题,但从另一方面看,消费者就像被装进魔术箱一样,如果同行业者交换登记记录和进行交易,就完全侵害了消费者的私人秘密。因此,制定保护消费者个人秘密法律是绝对必要的。
3.将大型零售店的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对大型零售店铺的发展加以规制已成为国际惯例,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实行大店管理体制,尽管管理角度不同,共同的特征却都是抑制大型店的过度竞争。在我国,零售业过度竞争现象近几年频频发生,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全部进入我国,大店的无序发展,给和环境及中小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商务部在2004年11月向国务院上报了《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2006年,该条例被列为重点立法项目之一。如果它的作用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出来,使大中型商业设施的数量和规模得到适当控制,使它们能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尽量避免因同业竞争过度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4.对中小流通企业给予制度支持。中小企业也是商业的基础,在方便人民生活,安置就业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演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发展流通业有很大作用。然而,多年来,政府对中小流通企业的支持还不够,关注的重点是发展重量级的商业集团。政府虽然致力于培育和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大型跨国流通企业集团,试图提高它们的市场集中度、资产聚合度和规模经济效益,但效果却不理想。实际上,我们现在更需要给予中小流通企业极大的重视,不应因大而失小,尤其在我国就业压力严重的情况下,更应重视保护中小商业企业。挤掉小店,会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不便,不利于就业。中小商业的存在也是保护商业多样性和活力的需要。政府应该扶持、促进中小企业连锁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它们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五)准确把握不同发展阶段的政府介入度和管理边界。在化的赶超阶段,政府不仅要进行宏观规划与管理,还要进行微观规制,这对于改善流通部门的落后状况是非常有效的。而当工业化实现、经济已经成熟时,政府就应该有意识地把流通企业推向市场,减少对企业行为的干预。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市场机制尚未充分发育,政府要承担起重要的经济职能,对流通经济的总体管理不能缺位。既不能放置不管也不能任其发展,同时也不能干预过度和错位。要明确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同时还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实施适当、适时、适度的干预。此外,要逐步建立全国及地方的流通行业协会组织,将以往政府过多的管理职能逐步过渡,交给行业协会行使。应该按照行业细分原则,突出专业性。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组织作用,使之能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各种信息等服务,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政府的管理成本,弥补政府制度供给的不足。
总之,我国流通产业起步晚,基础差,面临的困难较多,因而流通改革是一个艰巨长期的任务。我们应认真分析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加快推进流通改革的创新步伐,争取在较短的时间构建出效率高、流通成本低、功能强大的现代流通业,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和自由的选择,提供更方便、快捷、安全、优质的服务,为提高我国的消费水平,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条件。
下一篇:我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