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南亚热带农业史及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曾昭璇 曾新 曾宪珊 时间:2010-06-24
   一. 南亚热带气候环境的特点?

南亚热带是指亚热带的南部地方而言。即亚热带接近热带边界线地区。在广东即在英德市南面的清远市南花县、从化市地方。具体化界线以北纬23°27′为准。这线上在广州已建有北回归线标准专塔在从化市太平场处。线北为亚热带,线南为热带,即从化市北部已入亚热带,广州大部分为热带地区。故英德市为亚热带地区了。?由于亚热带在很大,由北京到广州北部(即从化市北部、花县北部)都属于亚热带,具体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有冬夏之分。冬天霜雪,夏天成火炉(如重庆、武汉、南京号称中国三大火炉)。因此,要再分出北部称为"北亚热带"(冬有严霜、飞雪),南部划出南亚热带(冬无飞雪,夏亦无炎暑)。英德市接近清远、广州故属于南亚热带了。?南亚热带因夏季太阳正照北回归线,地面炎热,一如热带,故在农业上,这里有不少热带性作物(包括天然植被在内),故和长江流域的中亚热带不同,即冬天霜雪甚少,如下雪纪录,即不是年年有的,可称冬暖的地方,一月最冷,但仍有10.7℃。夏季不太热,七月均温为20.8℃。雨量达1900毫米之多,为全国多雨地方,集中4-9月(南方季风自海吹入之故),冬天受北下寒流影响,成为旱季。纬度正处于23°50′之北。故气候和广州热带地区更是相似。但是英德市和清远市之间却有一条大山阻隔着。加上英德冬季有较明显的北风吹下,故又和韶关市(即粤北区)相同。故这片南亚热带地区,在2000多年前建立郡县制时,即成为汉武帝立的桂阳郡(治连县)的一部分了。即把南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南海郡分开管理,在北江设立浈阳县,在连江设立浛洸县。管理大片英德市地区,和连县合称桂阳郡。?南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山脉即今天的英德和清远分界的英德峡区,北江汇合连江后南流穿过英德南面的浈阳三峡,而流入清远盆地。这段山地是又高又连续的山脉,古代要开凿栈道来求北上大道的畅通,因东汉时代这条由广州北通京师的大道是一条五岭之外的一条新开辟大道,称为"京西驿道",岭南荔枝进贡,即由广州上清远,入英德,上乳源县,经梅花、坪石、武阳司,到临武县,汇合骑田岭道的,因这条陆路为主较平坦大道可走马运载货物,入京里程又较短之故。?

这条山脉宽达50公里,整条山脉由罗定开始,过西江,在肇庆成北山(即北岭,砚坑所在),到四会为三桂山(888米),清远为大罗山(1024米),到佛岗为阿婆髻(1218米),直连粤东九连山,故名"罗平山脉"(已故地家吴尚时命名)。此山脉将粤北与粤中(珠江三角洲区)分开,也将粤西和粤中分开。是由坚硬的古生代泥盆纪石英岩褶皱而成的背斜山地。上覆为古生代石灰岩系地层,故在英德盆地中,还有溶蚀剩余的峰林石山地形出现;在南侧清远平原上也有石灰岩层出现。故罗平山脉在英德清远两个盆地能突起成山脉,有一系背斜山组成英德峡,古名"浈阳峡",即因英德市故名浈阳县得名。其下即为著名险峡大庙峡。?

浈阳峡为褶皱山,即山岭由石英岩山脊为背斜层,向斜谷为石灰岩所成。浈阳峡短,下连大庙峡。北江切过石灰岩层山地时,即成峭壁夹江地貌。要用栈道才能过峡的。拉缆也不成。山高可达700-800米。高峰上千米。使南方夏季台风不能过峡,谚语所谓"台风不入峡",即使英德没有打台风的,在清远才受台风影响。因为台风旋风中心在地表层,千米以上即不见强大之故。台风被山地阻滞,要向东西两侧面低地转移吹向了。冬季北来寒风也先被五岭山地(也是千米高山)所阻,再受罗平山脉所阻,使英德地区不至太冷,成为南亚热带气候区。故英德盆地农业即为南亚热带的特征性农业。盆地中可以栽种不少热带性作物。从农史角度看,最值得注意的,却是"亚热带水稻起源论",在英德市可找到论据。试详述之。?

二. 南亚热带环境与水稻起源?

南亚热带农业起源以石器时代水稻耕种起源为主要特色。因为近年在英德市牛栏岗遗址出土曾有详细报告,指出遗址年代为1.2万年-8000年。并且在中上层有水稻硅质体发现。并有少量陶器,为广东最早稻作遗存。遗存地表是在小型脚洞之内。洞内边槽明显,发育于狮子山南面,山为一石灰岩残丘,四周为台地面,东为北江平原。洞内发现的螺壳样本9个,年代在9310±80年--18105±200年,动物骨骼样本13个,年代为7460±100年--12410±250年,且多为现生种,表现为新石器早期特征。出土古水稻硅质体(非籼非粳类型)年代在1.1万年--1万年左右。据顾海滨研究,稻谷表面为双峰硅质体,稻叶内部为扇型硅质体,共24粒(双峰7粒,扇形17粒)。且分析结果均与现水稻籼型和粳型不同。遗址在北纬24°20′34″,属亚热带。(见《英德史前考古报告》1999年,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等三单位合编。)?和英德古水稻年代相近的如湖南道县玉蟾岩洞穴遗址,纬度稍北(北纬25-26度,属中热带),古水稻年代亦达1万年以上,分野生、籼稻、粳稻三类。伴生动物相似。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洞穴遗址有类似禾本科孢粉,年代亦在0.9-1.4万年。伴生动物亦相似。?

英德北江与湖南道县潇水间,由武江临武到道县,并无明显山地分隔,此区作者考察实为一片低平丘陵地貌,即台地受侵所破碎的低丘地表,北江沿江阶地,如英德北江沿岸的河岸阶地,据刘尚仁研究实为同一时期地面。故水稻传播并无困难。作者又曾自江华经白芒营、河路口入广西贺县,发现潇水至贺江实无分水岭,而是一低平谷地(地貌学称为掠水湾),贺江上游切过平原地面,把潇水上游掠夺过来,改为南流入贺江支流。可见都庞岭东西两侧水系实发育在同一地形面上,即今天粤北湘南五岭之间的低平分水岭实为一互通的台地面。使更新世晚期水稻播传,可由湘南入粤,毫无阻碍。?

因此,今天广大古水稻分布区在10000年前,已在长江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实由于长江、珠江间各河源头各溪的发源地,实为一平缓台地低丘地形,有利于古水稻的播传,故英德古水稻的发现,即为一例证。故今后在广东境内,亦会继续发现万年上下的古稻谷遗存地点,尤以南亚热带地区。故我们认为水稻起源争论,虽有云南坝子说,长江中下游说,华南起源说和多中心起源说等等。但从地理学观点,本人是赞成"东亚亚热带季风区"一说,因为从粤北到湘、赣三例看来,年代最早,分布又集中。即同时起源于亚热带地带内。又有地貌发育上的证据。此亦为英德市农业文化研究的一大功绩,对本省及邻省有特殊影响。?
三.南亚热带植被的热带种类生长?

亚热带一名本来即包含有热带景观特色的意义,故"南亚热带"当更有热带植被景观,试举三例说明:?

1、 木棉树(Gossampinus malatbarica)?2、 广州市称为"棉市",群众称木棉树为"英雄树",因为木棉树为多年生巨大乔木。在回归线(23°24′)以南热带地区可以广泛种植,成为纯林,在城市中可作行路树。木棉花是中药(消暑气良药,有收购价值)。为阳性树种,即每生长高出林间,一树冲天之势,故称。?但入南亚热带中,则生长不良,故分布一过浈阳峡山区,入英德盆地,即行大减。但仍然可以在一些躲过冬日强烈东北季风吹袭的山谷,山间盆地中,仍可生长,例如作者在连江地貌考察中,在英德连江口上游河谷平原中,即曾见一株木棉大树,年年开花云云。据说明代已称为"木棉埠",即为船泊停泊于这里连江边上成市之故。今天改称为"下步"(即下方的步头),人口达2652人。这是浈阳峡前,连江河谷中的小环境所致,因连江河流向东南流,东北侧山地阻挡东北吹来寒流,又当河边成一暖区之故。连江本段谷地还有不少传说,如传说古代有犀牛出没,好因地近罗平山脉,又当躲开冬季东北寒风的温暖河谷地形。今仍用西牛镇命名之。?2、荔枝(Litchi Chinensis)?

热带果树荔枝也已见引种于英德南部,但未见古代有栽培记录。且目前只有英德南部横石水谷地中引种"三月红"(较耐寒品种),可以开花结果,且风味不如罗平山脉南坡清远盆地及从化本种之佳。即气候条件在局部防寒谷地暖区中可生存,但未形成适应本地品种,即不能成为商品输出之用。本株产量只三五百斤。?

3、龙眼(园眼,Dimocarpus longan)?

龙眼比荔枝耐寒,故亦在英德南部栽植,情况和荔枝相似,但结果稍好。但比不上清远、广州、从化等热带地区原产地的水平。但可供本地消费。?

4、黄皮(Clauseena Lansium)?

黄皮亦是较耐寒热带水果,在英德盆地南部分散分布,果味已不如罗平山系南面热带地区优美,只能作本地消费用。?

5、杨桃(Averrhoa Carmbola)

杨桃亦为耐寒性较好的热带水果,但优美品种仍限于罗平山脉以南的热带地区,如广州、从化等地。分布于英德盆地南部地方。但只呈分散分布,未成大片的商品性生产,不宜急于扩展。?

6、香蕉(Musa nana)、大蕉(Musa spapientum)?

大蕉为蕉类中较耐寒品种,在英德市南部已有分散种植成功的。但因寒流(冬季)低温,和风力较大,故要选择避寒、避风地点才有成功。目前也不见有成功为商品性生产。宜小心研究改良。?

从热带果树看来,英德盆地南部虽然能生长,但由于在南亚热带范围,冬季低温霜冻虽天数不多,但已能损坏果树花果的成长。故从经济考虑,不应加以扩大。或和亚热带果树如橘类、梨类等原有特产争地。不过,对成功的引种作物,如甘蔗、木薯等,作者认为可以考虑。?

7、甘蔗(Saccharum sinensis)?

甘蔗亦为较耐寒的热带作物,虽然在本区不能种植或冬植,生长季短,产量低,含糖分低。由于已培养成经济作物,耐寒品种较多。故英德市南部近代移植甘蔗,已有良好成果,并已建立糖厂(英德和英东糖厂)。如在连江谷地平原中,即有大面积甘蔗种植,这里是避开冬季寒流的暖区,土质良好,水源足,故成为英德市新兴之一,日榨蔗已达1300吨,是有前途的作物。翁江的桥头镇平原面积大,也是大片甘蔗宜植地。?

甘蔗能耐寒,故在热带边缘区多有发展前途,作者在1998-1999年在澳洲东部旅行时,当地人亦因地者把澳洲东岸热带地区划于南纬24°以南是布里斯本南郊(Brisbane)。即改牧场为蔗田,如今小镇南博(Nantbour)由贫转富,即为好例。但南方冬季风寒潮特别强烈,故在英德南部发展甘蔗,应与科技紧密结合,培养抗寒品种。或从技术上处理好越冬安排,增强甘蔗抗寒能力。如用质膜育秧,冬育春移等等。使北江、连江、翁江平原区可避开冬季,收获较好。?

8、木薯(Manihot utilissima)?

木薯亦为耐寒热带作物之一,虽原产地为赤道地带南洋群岛,但由适应冬冷气候,故在热带边缘区亦广为种植,英德宜地中,也是发展木薯地区(淀粉原料及粮食用)。故英德盆地中各处台地、坡地,宜于耐旱耐热的木薯耕作,管理粗放,如目前已有不少地方看到木薯耕作点,如在翁口上游桥头镇区台地广大,已见有种植,附近黄陂乡亦有大片,在西部丘庆岩区亦见在峰林区丘陵坡上有种植(如岩背、神仙圹一带)。今在英德市已建有英德淀粉厂(在大站),即以木薯为原料制造,已获成功,反销东南亚各地,为英德市市创汇最多之一。故可使本市南部台地,低丘区发展为木薯地区,是有前途的。即入世以后,农产加工工业特为对外贸易有前途的事业。英德市荒地资源较大,开发前景甚佳,加上南北干线所经,为内外销最有利位置也。但它吃肥多,易引起土壤流失,应防。?

四.南亚热带的果木及作物发展问题?

1、南亚热带发展果木及作物问题?

英德市丘陵台地区广大,又未开发,故潜力很大,而果树发展应以亚热带果木为主。即本地上已培养有不少优良品种,可资培养,即进行化改造,如水利措施,肥料,品种的改革三项。目前荔枝、龙眼、芒果、番石榴、枇杷、黄皮等已不断进口,即因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在品种和种植方法的改革,经济管理的提高,成本大降,产量大增,有能力对外国市场占领,从广州市面上看,进口热带果类多显出先进性在于果形美观、味道好,大型等适销品种。故英德市余知有不少名种培育已久,加上邻近县市亦有不少品种可以引种。?本市名产有出口桥墩头红瓜子,江古沙梨、鱼坪横岭黄皮(明代)、黄陂果蔗等。邻县有佛岗汤圹香蕉、菠萝、佛岗水柿、佛教岗黄花丁香、小坑红柿;阳山小江蜜柑、沙田柚、梨埠峒冠洞冠梨、翁源南浦马牯圹莲子、龙田沙田柚、六里龙船麻柚柑,三华乡有三华李,质优产量大。松圹九分九仙桃、新丰回龙沙梨、曲江马坝南华李。白土三都、乌石、龙归红瓜子、枫湾白水蜜桃、乌石洞沙田柚。乳源候公渡黑皮果蔗等等。?上述名种多种分析,可见四周地区大致亦可指出南边近罗平山脉北坡县市,多有热带果品分布,但不如英德市北部名果的知名,且以桃、李、梨、柑、柚等为主,即亚热带果类为主。因此,我们认为引种罗平山脉以南邻近县市,如清远、从化、广宁等县市名果是不如引种北面中亚热带的果树为优先选择的。?

至于经济作物也有这样看法,热带性甘蔗和木薯虽可引种。但不如以蚕桑、茶叶、麻等本地品种为宜,因为木薯和甘蔗要搞新式农场。2000年我们去意大利参观时,即发觉他们正把平宁山地大片牧场,改种果园。由山地上林木带下方缓坡地,即地学上的山前斜坡平原地,大事开垦,用推土机把丰厚草层翻起,露出下部红土层,和我们低丘台地区土层一致。他们计划建立灌溉系统后,用新果树苗木和施优质肥,估计3-5年后,即有梨收,供应全国。自汔车上看去,一片红土起伏扇形地面各坡积面组成的平宁山脚下果树带,大片红土广场景观,甚为壮观。英德市是同样可以建立这些大规模现代化果园带的。即山地前沿也是低丘台地,也是缺水红土层坡覆着,种技上也是有条件建成,大型果园的问题出在人才上,即现代管理体制和知识水平要求,似未具备,故应逐步加强,稳步前进,如一二十年后当可成立。意大利人不引种中欧,如法国的梨种,即因意大利地理位置正当地中海,对岸非洲即为热带地方,故他们地处热带边缘区,不宜引种北亚热带的果树,也不引种北非品种,而选用本土品种,加以科技改进。?

引种经济作物如甘蔗、木薯情况较好,因为在海南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科技上已有良好基础。建场经验也丰富,但问题仍不好解决,如海南,粤西大面积甘蔗田即还有大亏本现象。而日本在二战前,花了九年多,投资水利、改良蔗种,研究化肥,即开始转亏为盈,后且成为世界三大糖产地(古巴、瓜哇、),台湾糖名传世界。国民党接收后,由于管理方式在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下,没有基础,要肥没肥,要良种没有良种,要建水利没有投资等等。糖业破产了,要靠美口才能维持下去了。今天我国基本上对热作经营已有一套办法,故建糖厂和淀粉厂是较可行的事业。但是从大局看,发展前途不会如罗平山脉以南的热带地区的顺利的。即对作物的选择还是以用本土物产为主。如:茶叶(Camellia sinensis)一项,即是很好实例。?

红茶是英德市名牌产品,因为英德市毕竟是山地少,丘陵台地多的地方。据陈华堂等调查,丘陵地(高400米以下)占全市面积42%,台地只占14.5%。但二者合起来,即56.5%,占地一半以上,这个广大丘陵台地区,正是种植红茶的好地方,分布遍及全市。这是发展茶叶的大好空间,因为茶叶中,绿茶多为名茶特产,但是绿茶产于山中,面积不大。在山区找绿茶茶场地是颇难的,因绿茶要求有雾气足,阳光又足,土层要厚,这些都是山区难找到的。故绿茶多各有特性,不能搞大面积,高产等,不利商业运作。而丘陵台地区(高丘200-400米、低丘200-20米,台地10-50米)却是广大连成一大片,最宜茶场开设。目前主要是新品种的培植和生产问题,扩种面积很有空间。故这是英德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茶叶种植不难,肥力要求不高,斜坡、平坡均可。只要是酸性土壤,有充足日照和雨量即可种植,故如加建水利、施肥,新种培植,是很有发展前途,可成为英德市重要资源,有外贸竞争能力。因国外多用红茶的。且发展茶叶不与水田和引种热带性作物都不争地,而且不论平地、梯田均可种茶,这些条件都对今后的科研和技术改革非常有利。?

又如水稻(Oryza sativa)也是例子。水稻遇上冬温偏低,对两造影响不小,如"倒春寒"即为一关,常冷死早稻秧,今天仍未解决好,使早稻不丰产。晚稻又有寒露风自北方吹入,影响水稻丰产,自使用杂交稻后,才逐渐解决晚稻收获,可见本市水稻耕作受到冬季寒流影响严重性。这也是南亚热带气候环境特征的表现,对水稻生产两造是有影响的。即不能用罗平山脉以南热带地区的两造禾方法照搬过来,而要进行科学研究。?

建国后,从清远引进的蚕桑业在英德也产生良好效果,即桑树可利用北江、连江、翁江的河滩地,河谷内的低产田和台地低丘进行种桑养蚕,并建厂缫丝。面积虽不大但对地方建设起了良好作用。因为改变低产田,利用河岸边滩地,改变水稻、甘蔗失收的损失。而且英德市又无台风为害,故比清远发展桑蚕业还有优势。已有专业村发展成为由穷变富的例子。这样看来,这是可行的事业。但是英德桑蚕业亦有不稳定的过程,即蚕丝价格变动大,技术条件主要,故如何保证蚕茧质量缫丝厂的建设成功,均要重视,保证这一高效益事业有成,才是可行方法,看来科技先行,培养人才,至为主要。?

2、南亚热带引进果木及作物选择?

南亚热带能否引进北亚热带的水果问题呢?例如把北方的苹果引入英德地方种植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小心的。每个地带都有它自身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苹果喜欢干旱和清凉而不强光的地点,即日照要斜照,有如我们这里的秋冬天气,据北京农科院人士谈,年温在14℃以下,雨量在1000毫米以下,日温差又要大的北方清凉天气才能合适。而英德市雨量太多,如连江口雨量且达2100-2500毫米(据陈华堂,1987),年温英德在20℃以上,两地气候条件相关甚大,显明不合苹果栽培要求。14℃地方要在1000米处即把苹果种上1000米准平原面上才可生长正常。但这里是个岩石裸露的侵蚀地面,少土多岩石,势必难种,同时,即使在土层较厚地点,但英德千米高山,气候又是多云雾,雨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的多雨中心地区,每成山供水源地点。如千米的乐昌高山站雨量即达1605.5毫米,而且风力强大。因此,利用高山气温低的条件也不能形成苹果生长适宜环境,只有在人工控制的小环境,才可生存。如作者在台湾高山区景点中,即见到有满树苹果的美景。?

五、结语?

本文提出英德市属南亚热带地方,从农业史上看来,今后对引种其他气候带的果树或作物,都要培养出适合本地区品种才好。故主张开发现在已有名气的品种,进行改良为佳。《尚书》云:"正德、利用、厚生",即合乎天地的特点,进行利用,可厚民生了。今之"扬长避短"和《易经》云:"因天之时,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都是人和地理环境要相适合之意。故从农史角度而言,英德市农业应和南亚热带农业特点相结合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