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固定资产转资滞后的几点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潘多军 时间:2013-02-14

  二、固定资产规范及时转资的相关建议

  (一)领导重视、相关人员要全过程参与固定资产转资

  首先领导重视与支持是固定资产规范及时转资的重要保障,要将工程竣工决算、固定资产转资作为工程建设的延续,并纳入对相关部门和员工的业绩考核内容;其次要保证基建机构和人员的基本稳定,要成立专门的转资工作小组,由原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的土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电气仪表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财务人员等参与,专门负责编写竣工决算和固定资产转资工作。

  (二)加快工程项目竣工决算

  1、做好竣工验收工作,这是编制竣工决算的前提,竣工验收工作从项目立项开始,贯穿至竣工验收结束的项目建设全过程。为做好竣工验收工作,要求参与工程建设的建设、设计、采购、外事、施工、工程总承包、监理、生产等单位高度重视竣工验收准备工作,做到竣工验收准备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2、加强与施工单位结算管理,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经验收合格,要及时办理转资。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资产实体功能达到预定使用目标。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可认为所购建的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一是资产的实体建造工作已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二是已经通过试生产或试运行,且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三是发生在该项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四是所购建的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

  (三)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转资规章制度

  1、要明确工程管理部门、造价部门、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以及在项目可研、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工作业务流程。

  2、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的资产要进行细分,根据设备类资产、建筑物(构筑物)类资产、输电线路、供热管网、工艺管网、消防管线、非标设备等资产的性质和特点,要求相关岗位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要完成准资产(尚未预转资或转资)的基本信息和价值信息,包括设备名称、相关附件、数量、价值、规格型号、设备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家、使用单位、设备位号、安装地点等。

  3、要建立资产的列示原则和资产建筑、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的确认和分配标准。同时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建立资产日常核对制度,将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单项工程转资明细表)与各项实物资产进行逐一核对。

  (四)探索信息化管理手段,优化转资流程

  开发信息系统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将项目概(预)算、合同管理、结算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工程建筑安装工程管理集成起来,通过信息整合,打造权威的数据中心;将固定资产转资工作标准和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系统要提示具体岗位在规定的时间做规定的事。例如:设备基础土建费、设备安装费与设备的匹配,防腐保温费等多个收益对象的费用分配,设备类资产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购置费、制造厂家等信息的自动获取等。

  参考文献:

  [1]《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财建[2002]394号.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