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制度安排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熊元斌 刘好强 时间:2013-02-14

  2.3.3 行业管理

  云台山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宾馆饭店的剧增,对旅游相关行业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势必造成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进而导致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下降。为此,修武县旅游局先后制定了《修武县旅游定点饭店等级标准》和《修武县旅游定点饭店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旅游饭店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规定只有取得定点资格后,方可接待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旅游团队业务,同时,还制定了《旅游定点宾馆饭店行业诚信经营自律公约》,要求行业内部之间严禁恶性竞争。行业管理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行业的经营规范,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服务,促进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4 景区可持续发展阶段

  2.4.1 法律法规

  在经历了景区的飞速发展和人选世界地质公园之后,标志着云台山的资源保护丁作已经走上更高的层次,保护意识逐渐强化,保护措施更加健全,保护力度越来越大。而可持续发展制度的确立则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来加以维护和实施,但是,在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立法明显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云台山景区依据《环境保护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景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关于加强云台山风景区资源保护管理的规定》等规章制度,从法律层面做好资源保护工作。同时,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对景区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每次规划都将资源保护作为重要内容,从而保证景区资源保护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2.4.2 运作模式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所采纳的旅游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在坚持政府对旅游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①。云台山景区在发展起步阶段就确立了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协调的运作模式,在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调配和环境保护上的优势作用,确立保护性开发的基本原则。而在景区山水旅游品牌的营销上,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主导加市场机制的运作模式在云台山发展初期,既提高了云台山水的知名度,也使景区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在旅游业发展成熟期,应该实行以市场主导、政府调控为特征的市场主导型发展战略模式,这种转变是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是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一步发挥和加大宏观调控作用的客观要求②。同时,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也需要向有限政府主导模式转变。对于云台山景区而言,在可持续发展阶段,云台山也进入成熟期,也需要由政府主导模式向市场化模式转变,2009年12月,云台山景区以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青龙峡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为主体,整合神农山索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青天河游船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云台山国际旅行社为子公司,组建成立焦作云台山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了“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云台山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说明了云台山景区的发展充分发挥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运作模式,云台山景区在规范的公司运作模式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公司规范化运营。这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将提升景区的旅游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2.4.3 技术标准

  2004年,云台山人选世界地质公园。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就要求云台山景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加以提升。为了降低游客和车辆尾气排放对景区环境和植被地貌的破坏,2005年,景区建成了一个集主体山门、售验票房、游客中心、购物中心及大型绿色生态停车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并投入使用150辆尾气排放达到欧Ⅲ国际标准的豪华绿色观光巴士,建立了环保高效的内部交通网络,积极规划和实施了环境监测等数字工程系统,实时监控生态环境变化。针对景区的环境保护,2007年10月重新编制完成了《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根据规划,景区保护规划将景区分为三级保护区,并确定了每一级的保护标准。一级保护区:即游客对云台山产生景观特征总体印象的主要游览区域,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自然资源必须保持其原有风貌,人文资源设置必要的保护设施和进行必要的维修,严格控制游客量等;二级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可以安排少量的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严禁开采山石,并控制游客量;三级保护区:要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严禁对景区造成污染的各种生产和活动。除此之外,云台山景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吸收世界先进经验,将云台山的资源保护工作与国际接轨,这些措施都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了新的技术标准。

  2.4.4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也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景区发展初期,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主要体现在经营旅游服务摊点,主要经营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随着景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游客人数迅速增加,云台I山景区所处区域的社区居民开始通过家庭宾馆的形式提供住宿餐饮等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服务市场的迅速形成,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问题,出现了欺客宰客、胁迫消费、恶性竞争等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旅游者的消费权益,而且严重影响了云台山景区形象。如何通过制度来规范和约束社区居民的参与行为也成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景区管理局针对原有的经营摊点,明确了其所有权,规范其经营。对于家庭宾馆业,为了规范家庭宾馆的经营环境,确立了规模经营、家庭经营、承包经营和代理经营四种经营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并成立了家庭宾馆协会,制定了“统一结算、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的管理办法,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优质服务、文明经商培训,引导村民诚实守信、规范经营,树立了景区居民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家庭宾馆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一制度安排也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如景区附近的岸上乡岸上村,2000年还是贫困村,人均收入只有260元,村民依托旅游业和云台山品牌,2006年人均收入已达到5万元。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并从旅游发展中受益,促使社区居民有了更高的主动性和热情去保护环境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非正式制度安排对云台Ⅲ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分析

  相对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而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规则,它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文化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存在为人们减少了相互间交往的摩擦,降低了交往成本,其对正式制度的变迁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可以降低制度创新和发展的成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配合在一起为社会提供规则并维持秩序的。对于云台山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非正式制度主要体现在价值理念和旅游伦理等方面。

  3.1 价值理念

  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造成生态破坏、环境退化及人类与自然关系利益上的冲突的根源不在于人类利益本身,而在于人类对自然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我们应该抛弃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生态中心主义的观念。从云台山景区发展历程来看,一般而言,在景区开发初期容易表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认为人类在旅游发展中处于主体的地位,就是在人类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对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掠夺式的开发,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极少考虑其行为所带来的生态后果。而且在云台山景区开发初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社区居民的盲目参与及利益竞争都对景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这一环境压力表现得更加突出,如郭全成(2010)指出云台山景区游客人数剧增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驱动力,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异的重要因素①。李若凝等(2010)通过对云台山景区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后指出云台山处于亚安全状态,一些游客比较集中地段附近的水体水质有恶化趋势,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管理,则可能导致旅游区生态安全危机,危及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②。而随着云台山景区发展的逐步深入,景区管理层也逐渐认识到要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落后的经营和发展观念,树立生态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价值理念的转变激励了景区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如绿色环保观光车的投入,生态环境的监控,社区参与旅游的规范等一系列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改进都是“生态价值观”理念这一非正式制度发挥作用的外在表现,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阻止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2 旅游伦理

  旅游伦理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③。旅游伦理是作为法律制度之外的保障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道德层面的支持④。在旅游实践上,旅游伦理就是如何处理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伦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不仅要处理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还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要注重和加强对景区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旅游伦理教育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云台山景区的旅游伦理教育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是对景区的管理者而言,实现由追求单一的旅游效益向追求经济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的观念的转变,这也是对环境保护最重要的层面。第二,是对旅游社区居民进行旅游伦理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社区参与旅游进行集约化的管理以及保证其分享旅游收益,促使其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第三,是对旅游者的教育,通过游客服务小心的服务和帮助促使游客文明旅游。通过以上几个层面的旅游伦理教育,使景区的利益相关者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促进对旅游环境的保护,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