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三)缺乏对国贸专业职业道德的培养
每个外贸企业的用人标准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员工爱岗敬业、忠诚、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多数企业都更青睐于用得上、留得住、动手能力强、工作有创新的员工。作为一个外贸工作人员,出色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非常重要,但道德素质也是企业选聘员工的关键指标之一。
(四)国贸专业大学生没有制定必要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
现阶段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主要体现在:缺乏自我认识,不清楚自己的个性、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没有特长、看到不自己优势和认不清自己的不足,结果导致国贸专业大学生不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对自己毕业以后从事国际贸易相关职业很迷茫,不确定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摸索出学习国贸专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就不清楚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大学三年无动力、无准备,毕业就业时随大流,或者消极等待。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所有这些原因都导致不能成功就业。
四、提升国贸专业人才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专业岗位群,开发校企合作教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首先应是面向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培养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需要高技能人才。加快教学改革,使课程设置更适应社会需要。高职教育应突破学术性人才培养所采用的学科中心型课程模式的束缚,建立涵盖职业素质、职业技能,面向职业岗位(群)任务需要,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的能力本位为主课程体系。开发校企合作教材,打破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编写模式,采用以外贸工作人员工作任务为线索、切合外贸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活动为宗旨,培养外贸工作人员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材编写模式。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应以社会的需要加以检验。专业的构成决定着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搜寻范围,学校应定期调研市场的需求形势,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不同专业的招生规模,使各专业的学生都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同时随时保持与企业的联系,加强与企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沟通。合理设置课程,创新培养模式,既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又办出学校自身的品牌和特色。
(二)构建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高职国贸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为:一、具有较强的进出口业务能力;二、具有很强的单证操作处理能力;三、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能力;四、涉外商务谈判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需要构建国贸专业的实践平台。实践平台的构建包括模拟实训模式和专业实训基地。
模拟实训模式是以流程图和责任分工图为核心,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观摩,使学生初步简明的了解外贸工作顺序和前后联系,熟悉外贸工作流程以后进行操作,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工作实训运用到实践中,学生通过责任分工图明确职责,不仅可了解彼此的工作流程,而且可学会相互沟通与合作。如果要实训全部学生的参与,传统的实训模式需要企业的合作,而一般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无法使众多的高职国际贸易学生都能得到训练的机会。模拟实训模式可在校内完成实训,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实训,既能提高团队合作精神,义可以实现全员参与。模拟实训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并具体到相关的核心课程,国贸专业可以联系实际操作,构建系统的模拟实训模式,通过简单的硬件实训平台,配合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实际工作,以企业实际发生的进出口业务为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真实的业务背景中锻炼,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更好地提高专业就业对口率,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