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巧 时间:2013-02-14
  [摘 要]目前处于我国产业高梯度的东部地区向产业低梯度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河南作为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和人口大省,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文章结合目前河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对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承接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产业转移;对策
  
  1 承接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其意义
  1.1 承接产业转移的概念
  承接产业转移,是指产业承接地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承接优势,扬长避短,结合自身的产业承接现状,积极进行创新环境建设和承接载体建设,抓住重大历史机遇促进产业集聚,增加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过程。
  1.2 承接产业转移的意义
  (1)增加就业
  承接产业转移不仅能够解决当地的就业压力,还能增加劳务收入,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如果承接的是一些低耗高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必将对承接地的产业结构优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转移来的企业,其管理模式、经营方式、文化理念等许多方面都比承接地的企业先进,这对本地企业的体制机制完善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3)提升创新能力
  科学的承接产业转移,不是简单地把其他地区的产业和项目搬迁复制过来,而是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围绕产业承接发展重点,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使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成为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
  2 河南承接我国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分析
  2.1 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河南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名列全国前10位的有铝、钨、金、锑、煤、石油、珍珠岩、膨润土、硅石等,此外还有储量丰富的稀有金属;河南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小麦、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全省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新增劳动力在200万人以上,农村还有1200万左右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2009年河南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816元,居全国第23位,仅为上海的40%和全国的80%。
  (2)区位优势
  河南地处全国铁路网中心,国家铁路大动脉京广、陇海、京九、宁西、等支线在境内交会,铁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一;河南公路交通发达,京港澳高速、欧亚大陆桥连霍高速、大广高速等9条高速公路及105、106、107、312等9条国道经过河南,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目前全省共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北郊机场和南阳姜营机场三个民用机场,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10年旅客吞吐量超过800万;河南省公用电信网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省会郑州是我国重要的通信枢纽之一。
  (3)市场优势
  河南市场容量巨大,这对转移主体来说意味着丰厚的利润。河南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2006—2010年,河南新增人口年均为50万人左右,对消费品的需求每年大约为20亿~25亿元。除此之外,河南恩格尔系数较高,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近年来,居民收入有较大的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0.26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5523.73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1%。
  (4)产业优势
  河南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还拥有双汇、科迪、安阳钢铁、中孚铝业、宇通客车、南阳油田等一批骨干企业,这有利于吸引东部一些较好的加工制造业,例如服务和软件外包、粗加工和重型装备制造等。河南还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87.4亿斤,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河南还贡献着全国第一的牛饲养量,全国第二的羊饲养量,全国第三的生猪饲养量和棉花产量。这些坚实保障为河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劣势分析
  (1)高技术人才较少
  虽然河南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不菲,但人口素质较低,能进企业成为产业工人尤其是成为高级技工的人才特别少。目前河南高级技工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约为3.4%,而国家要求的合理化比例是20%。河南初、中、高级技工的比例为5.4∶3.8∶0.8,而国家要求的合理化比例是3∶5∶2。专业技能不强、中高级技术工人比例过低成为河南劳动力的特征之一。高级技工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而河南这样的人才状况很难满足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 (2)竞争能力较弱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基础较好,但仅仅分析自身所具备的基础条件是不够的。区域经济的竞相发展使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面临着激烈的区域竞争。这种区域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东部欠发达地区的竞争。东部欠发达地区如鲁西南、苏北、粤北及东西两翼等地区,这些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联系密切,使其在承接本区域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上具有先天优势,特别是地方政府在转移过程中的推动和协调作用是其他外围地区不可比拟的。二是中西部其他省市的竞争,尤以中部六省的竞争最为激烈。中部六省区位相近,资源禀赋相似,政策环境相同,发展基础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相互之间各有所长,竞争激烈。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局面下,河南自身的某些优势其实并不明显。
  (3)创新意识不强
  河南很多企业的创新意识淡薄,尤其是技术创新。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被推向技术创新的前台,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创新,一时间企业领导不能马上适应,仍然固守一些老产品、老技术不放,在技术革新上不能有所作为。由于创新意识淡薄,必然导致创新的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创新人才,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东部产业在转移之前也必然要考虑承接地的创新能力,河南在这方面的优势明显不足。
  (4)社会形象欠佳
  河南在全国的形象欠佳,外界对开放的、真实的河南了解还不够。在今天国人的心目中,河南与河南人已经成为造假的“圣地”和“圣人”。河南人思想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能看见长远利益,很多人见钱眼开,没有仁义可言。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是河南人已经被“妖魔化”,外界看不到河南人的整体素质在逐步提高、河南的整个社会风气在良性运转的事实。这些以讹传讹的言论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
  3 河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河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
  河南有意识地进行产业转移的承接是在1999年“东引西进”工作方案提出之时,之后,东部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河南。2009年7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展开大规模招商活动,这使河南引进产业的总量和质量不断实现突破。2010年实际引进省外资金2429亿元,成为河南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东部地区中,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是引资的重点区域,占全部省外资金的79.7%。资金投向以第二产业为主,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冶金建材、食品和电力等行业是东部投资的主要行业,第一、第三产业承接的东部直接投资数量少,比重小,农业的生产基础、政策环境、市场化程度是东部资金进入的主要障碍,省内原有的产业基础层次影响第三产业的承接。中原城市群是东部投资的主要地区,中原城市群在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劳动力素质、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促使资金更多地选择这些地区,2010年的东部投资中62.5%集中在中原城市群,67.2%的投资集中在郑州和洛阳,平顶山、新乡、许昌、漯河、三门峡等市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