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跃山鹿驰村反季节高山蔬菜发展道路与模式分析
4.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主要的经营方式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户均经营规模在20亩~100亩之间。除翻耕土地主要用微型旋耕机之外,其他田间操作全部靠人工劳作完成。劳动力来源除主要依靠山下的农户在蔬菜生产的繁忙季节上山来打工,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受经营规模和土地条件限制,又无法采取机械化作业。
三、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十年努力,将利川市七跃山鹿驰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环境优美、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村。
1.经济发展,现代标准化农业初具规模:实现所有田间道路硬化,滴灌喷灌等节水蔬菜生产面积超过50%,实现旱涝保收。所有耕地实行机械化作业,严格按照无公害甚至绿色蔬菜标准进行蔬菜生产。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绿色生态蔬菜为主的第一产业产值达到5 000万元;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蔬菜储运业产值达到3 000万元;以休闲度假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达到1 000万元。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村民收入多元化增长格局基本形成。
2.公益事业配套,村民素质提高:完善村幼儿园和村小学的设施设备,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就近入学,家长能够安心发展生产。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建立村级幼教、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50岁以上村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力争达到100%以上。建设村级公共活动中心,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用五年时间对全村主要劳动力进行培训,村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全村力争培养或引进两名以上的反季节绿色生态蔬菜生产专家型人才,每户至少有1名技术明白人,在青壮年劳动力中消除文盲。
3.生态环境保持优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进一步改善。将蔬菜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和蔬菜储运业、休闲度假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生态美好、经济发展、乡风文明的和谐发展格局。
四、发展道路与模式
1.改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改建村级公路,主要是裁弯、取直、硬化,完善交通条件,让生产物资进得来,农业产品及时出得去。修建数个小型的水库或水塘,作为干旱年份的生产生活备用水源。也为将来发展乡村休闲度假经济创造基础条件。资金来源通过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和蔬菜基地建设资金解决一部分。近几年来大多数村民通过种植反季节蔬菜获得了不少收入,据保守估计在正常年份户均年收入可达10万元~50万元,让村民们出一部分资金改建公路、水库是可行的。
2.联合经营,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本着自由自愿的原则,鼓励村民成立多种形式的蔬菜生产经营联合体或协会。逐渐把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耕作,将大部分工序利用机械作业,降低劳动力投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统一购买农用物资,提高物资采购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保证农用物资的质量。统一对外销售,提高蔬菜产品销售的对外议价能力,保证农户获得正常合理的利润空间。统一加工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品牌影响力。由此节约大量劳动力,发展其他产业,形成分工协作、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将有限的劳动力资源用在刀刃上。
3.改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生活。改建村小学和幼儿园,让村民的孩子在家附近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大人们也可以专心搞生产谋发展。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资料室,配置联网电脑,让村民们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同时也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改掉打牌赌博的不良习惯。
4.拓展增收渠道,发展农家休闲度假服务业。鹿驰村海拔1 700米,冬冷夏凉,距重庆第二大城市万州仅80公里,适宜开发成冬季赏雪、夏季纳凉的休闲度假基地。该村全部为土家族和苗族人口,由于交通闭塞,目前还有不少的土家族和苗族文化遗存。可以挖掘两个民族在该地共存的民族文化和特色习俗,既丰富了村民在冬闲时节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保留了传统文化。这不仅给村民增加了一条创收渠道,同时流动人口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新观念、新文化,从而有助于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
参考文献:
[1]唐旭,向红林,等.利川高山露水蔬菜享誉全国[N].三峡都市报,2009-09-20(A7).
[2]福安.利川市蔬菜产业发展走笔[EB/OL].恩施日报,http://www.foods1.com/content/820058/,200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