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铃薯加工业的SWOT分析
(3)储存运输能力较滞后。马铃薯具有高水分、富含淀粉的特点,因此在储存运输过程中较易腐坏。目前,云南马铃薯储运能力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云南马铃薯销售大多是收获即销售,较少注重储存;其次,农户储存方式多采用地中储存方式,易发生腐烂从而造成品质降低;最后,加工企业储存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储存能力较弱。另外,企业易受流动资金影响,收购能力减弱,进而影响企业淡季持续生产。运输滞后主要表现在运输工具简陋、运输手段粗放、超载运输及运输过程中不包装等,易造成马铃薯腐烂、破损。
(4)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云南马铃薯产业经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产业化程度尚低,尤其专业化、商品化程度较低。虽已初步形成“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但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联动关系和运作模式尚未成熟,龙头企业作用未完全发挥,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系尚处于简单的工序阶段,加工与原料基地链脱节严重;农户提供的原材料品质、规格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加工需要;企业、协会、经营者、农户之间的连接,以及与市场的连接程度较低;协会发展层次较低,机制不完善,经营基本呈现“软、散、小”状态。
3、机遇(O)分析
(1)马铃薯加工的区域优势进一步提高。云南地处我国西南部,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与贵州及广西相连,北与四川为邻,西北与西藏相接,西与缅甸交界,南与老挝、越南毗邻。无论是面向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云南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可以在满足本省需求的同时,产销国内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各国。尤其随着中国加入东盟贸易区、云南通往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大通道”建成以后,云南马铃薯产品消费空间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数量进一步增长,使得云南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
(2)研发体系初步形成。经多年发展,云南马铃薯产业初步形成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为中心,涵盖种薯培育、生产,商品薯生产、加工等多方面的研发体系。在种薯培育、生产方面,云南省政府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共同组建了“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在产品开发方面,与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冷冻马铃薯产品、脱水马铃薯产品等研发。云南省科研组织积极研发,取得了多项喜人成果。企业也积极交流合作与研发,如云南润凯淀粉公司淀粉公司与荷兰农业部、云南农业大学等多家国内外机构交流与合作。
(3)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云南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云南马铃薯等农业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确保云南马铃薯等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例如,提供了涉及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扩大生产营销等诸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为马铃薯等加工业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4)城乡居民马铃薯产品消费进一步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云南城乡居民马铃薯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由过去的主要“菜用”马铃薯消费占全部比重,发展为马铃薯淀粉、薯片等加工品消费比重逐步增加的市场格局,因此,云南马铃薯加工企业面临一个崭新的契机。
4、挑战(T)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大,WTO进程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看重云南马铃薯市场。外资及外企的大量涌入,在给云南马铃薯加工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必然带来较大挑战。尤其在产品竞争方面,国外马铃薯加工企业拥有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较为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在复合薯片加工等技术领域,外企更是处于垄断地位,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将会间接制约云南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发展。
三、政策建议
1、加大加工薯生产规模
从发展趋势看,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业发展迅速,在加大加工型种薯选育种的基础上,应加快加工型种薯的大规模化生产,建立加工薯生产基地,提升加工能力,确保马铃薯加工业的稳步发展。
2、建成鲜薯菜用加工企业
把马铃薯洗净、脱皮、切成片或条、卫生无菌包装、进超市销售,对消费者来讲,买回家即可食用,方便省时,其市场需求潜力很大。
3、利用“独特”外观,开发马铃薯礼品
在市场中,独特的产品可以吸引一部分求新求奇的消费者,而且这部分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缺乏敏感性。云南部分地区生产出的马铃薯就具备新奇的特点,可以利用其外观独特、口感好的特点,加工成礼品,创造提升增值空间。
【参考文献】
[1] 马莺:马铃薯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马铃薯,2001(2).
[2] 许海英:马铃薯加工原料薯的发展现状初探[J].杂粮作物,2009(3).
[3] 王清元:大通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经营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