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正一 时间:2013-02-14
  (2)内部管理。
  黄山旅游上市公司受景区管理机构的委托,成为景区内唯一代理经营景区旅游业务的机构,因而称景区上市公司经营模式(见图1),该模式中,所有权代表是黄山景区管
  理委员会,经营权归属黄山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将经营权委托给黄山旅游,由其统一负责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而景区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对景区实施管理权、开发的监督权和环境的保护权,从而做到政企分开,真正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发权与保护权四权分立、各尽其责,实现景区公共资源的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
 黄山旅游发展优势除了经营模式外,股权分置改革对黄山旅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大量融通发展所需资金,促进黄山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山旅游与2006年2月开始进行股份分置改革,方案如下:流通A股股东每持有10股将获得非流通股东2.5股的对价安排。非流通股股东的做出承诺:公司唯一非流通股东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十二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在上述禁售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出售股份,出售数量占黄山旅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十二个月内不超过百分之五,在二十四个月内不超过百分之十;自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3年内,最低减持价格承诺为不低于每股8.00元。股权分置改革后,限售A股减持后占的比例为43.5%,相比改革前的65.4%的控制权大幅度减弱,公司股权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控股比例明显下降,股权多元化和分散化逐步得以实现,从而消除了股权流动性方面的差异,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实现了同股同权和同股同利,两类股东之间有了共同的利益目标和衡量标准,大股东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并利用其自身所掌握的资源和能力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且有利于选举出代表绝大多数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公司治理结构更加优化。
  4 黄山旅游发展特征分析
  4.1 投资重黄山轻外地
  从地理位置来看,黄山旅游投资大部分都是在黄山市,外地投资很少,仅有四家下属公司属于外地,分别为:长春净月潭游乐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徽商故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戏影视制作中心、华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2 营销手段趋于多样化和科学化
  公司常用的对外营销途径主要是参加旅游博览会方式,近年来管理层已经认识到这种对外营销手段比较单一,亟需丰富和改进,因此不断推出多种多样的营销方式,具体措施有:
  (1)筹划各种各样的主体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清凉黄山,古韵徽州”黄山暑期推介、“花好月圆山为盟”中国黄山青年集体婚礼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扩大了旅游市场份额。
  (2)投资电子商务。2005年公司与黄山皮蓬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成立黄山旅游电子商务网(黄山途马)。主要从事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网上交易,包括门票、索道票的网上预定和酒店的网上预定,不仅增加了一条公司面向游客宣传黄山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增加了公司的利润来源。
  (3)建立驻外办事处。公司为了启动远程客源市场,已经建立了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办事处,还建立了驻韩国的海外旅游办事处,未来拟在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办事处。
  4.3旅游非相关的业务利润很少
  黄山旅游的业务分为五种,即:酒店业务、索道业务、园林业务、旅游服务业务和其它业务。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前四个业务,旅游非相关领域利润极少(见表3),但综观几年可知其它业务利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4.4 多元化经营战略
  多元化可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黄山旅游被誉为“中国第一只完整意义的旅游概念股”。笔者认为黄山旅游经营有关的行业包括酒店服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索道、景区开发;非相关行业有商贸、房地产和金融证券等。近年来黄山旅游提出“跳出景区、跳去旅游、跳出固定模式”,在做强旅游主业的同时逐步加大对非相关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的开发,公司拥有黄山桃花溪旅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黄山旅游玉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两个全资子公司。随着近年来黄山市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未来房地产市场需求将日益趋旺,房地产市场发展将更为迅猛。公司利用其较充足的现金流,进军房地产业务,这不仅符合公司所一直坚持的以旅游业为核心,走适度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而且将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该项目的发展前景可观。
  参考文献
  [1]戴学锋.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J].旅游学刊,2000,(1):15-21.
  [2]李锦爱,徐涛.旅游上市公司利润质量分析[J].旅游科学,2003,(2):22-24.
  [3]刘立亭.旅游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与评价[J].旅游学刊,2005,(4):92-96.
  [4]王素洁,刘海英.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6,(11):90-94.
  [5]于莉.景点类旅游上市公司经营能力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2):271-273.
  [6]唐霞.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J].旅游科学, 2006,(2):47-53.
  [7]胡静敏.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J].南方金融,2004,(8):41.
  [8]孙兆斌.股权集中、股权制衡与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J].管理世界,2006,(7):115-12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