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探究
近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在内部竞争和外部冲击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有显著提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我国工业品出口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我国制造业产值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听占比重持续提高,甚至被称为“世界工厂”。此外,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关键要素。
目前,我国制造业已经全面进入全球市场,面对美、英、德、日等主要制造业强国的巨大竞争压力,明确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和弱势,找出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并制定科学的对策,对于保证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概述
本文试从产业竞争力和国际贸易两个理论角度来阐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著名产业竞争力研究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E.Porter)作为较系统地从事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他在对许多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后,逐步形成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和方法。波特认为,“在国家层次上谈论国际竞争力是不恰当的,国家竞争力的比较应从产业角度考察才有意义。”① 他在反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对全球竞争进行了全面研究和分析,从1980年到1990年间,连续发表了《竞争战略——分析产业和竞争者的技术》、《竞争优势——创造和维持优良绩效》、《全球产业中的竞争》、《国家的竞争优势》四部著作,创立了竞争优势的“波特四因素”模型,从而为产业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② 新贸易理论的代表者克鲁格曼(P.Krugman)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规模经济基础上的收入递增和产品差别化,他认为规模经济效益和产品多样化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新型的竞争优势,使不同国家之间同一行业内或发达国家间工业产品的双向贸易日益扩大;格罗斯曼(Grossman)在克鲁格曼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国际贸易中的“质量阶梯”模型。这个模型指出发达国家首先进行技术创新,而发展中国家则随后进行模仿,并凭借其劳动力的成本优势获取一部分利润。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模仿的回应就是新一轮创新,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双方最终在竞争中胜出的概率取决于各自的研发费用。
中国社科院金碚教授是国内从事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第一位学者,他提出产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一个产业组织的问题。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是培育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决定性条件。经济学家樊纲认为,竞争力的概念最终可以理解为成本概念。他提出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其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条件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樊纲和林毅夫都主张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核心,来提升我国目前和未来的产业竞争力。
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指标的选择
对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考察应建立在产业国际竞争力基础之上。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n,WEF)的《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把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创造增加值和推动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③ 可见,产业国际竞争力包含了三层意义,一是这种竞争力是基于产业的,而不是企业或其他层面;二是这种竞争力是“国际”的,因此,必须从全球的视角来分析,从国际贸易入手;第三,这种竞争力必须具备足够的绝对量以“推动国民财富持续增长”,同时具备一定的相对量以“创造增加值”。因此,笔者分别从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两个方面来选取显示性指标,综合考察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1.反映绝对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
(1)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是工业增加值的一部分。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按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④ 由此可知,制造业增加值反映专门从事制造业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用货币表现的制造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它是一个绝对数。因此,把它作为描述制造业绝对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
(2)国际市场占有率(MS,Market Share)。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用公式表示为MS=Ej/Wj,式中Ej和Wj分别表示一国j商品的出口值和世界j商品的出口值,其值越高,说明该国此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本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一样,都是对各国开放的。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最终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因此,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来考察制造业的绝对国际竞争力。
2.反映相对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
(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出口值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占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RCA=(Ej/Et)/(Wj/Wt),式中Ej、Et、Wj和Wt分别表示一国j商品的出口值、一国商品出口总值、世界j商品的出口值和世界商品出口总值。如RCA>1,则表示一国j商品在世界经济中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性比较优势越明显;如果RCA>2.5,则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若1.25<RCA<2.5,则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若0.8<RCA<1.25,则该行业具有较为平均的竞争优势;如果RCA<0.8,则不具有竞争优势,总体来说,若0<RCA<1,则表示该国j商品具有比较劣势,其数值越是偏离2接近于0,比较劣势越明显。
(2)贸易竞争指数(TC,Trade Competition)。贸易竞争指数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度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Ej-Ij)/(Ej+Ij),式中Ej、Ij分别代表一国j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如贸易竞争指数为正,表示该国j商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来说,该国是j商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强:贸易竞争指数为负,则表示该国j商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弱;如果指数为零,则说明该国j商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品种交换,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
因此,选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作为衡量我国制造业相对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对于研究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强度和专业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分析
1.绝对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分析
(1)制造业增加值的国际比较
表1列出了我国和世界主要制造业强国(日、美、法、英,韩)1990年与2000年制造业的增加值及其构成,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从制造业增加值来看,经过10年的发展,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从原来的1165.73亿美元增加到3728.36亿美元,翻了三番,这种发展速度是其他制造业强国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从绝对量来讲,2000年,日本的增加值是我国的近2.9倍,美国是我国的4.2倍⑤,这说明我国近10年的制造业发展仅仅实现了量上的突破,与制造业强国相比,仍然存在着质的差距。
其次,从制造业增加值的构成来看,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制造业构成中食品饮料和烟草、纺织和服装、化工这三项在制造业中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机器和运输设备的比例则提高了5%,该趋势和其他制造业强国基本一致(美国机器和运输设备的比例提高了15%,韩国提高了13%,日、英两国则保持了较高比例的平稳)。这种发展状况说明机器和运输设备在近10年发展较快,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增加,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一直紧跟世界的脚步。适应了国际市场,因此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2)制造业主要制成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比较
按照《世界经济年鉴》对各国出口制成品的分类,笔者利用现有最新数据计算了2004年中、美、日三国7类制成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见表2)。
我国7类主要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有一定的份额。其中服装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最大(占10.25%),超过美国近8个百分点,这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强。纺织品与其他消费品的国际市场份额都占到7%以上,与美、日相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而钢铁、化工产品、半制成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绝对数较低,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国际竞争力较弱。这种弱势在化工产品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占有率仅为1.37%)。
2.相对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分析
(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根据联合国SITC分类,为了更科学地考察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笔者分别选取了SITC5、SITC6、SITC7,SITC8⑥ 类中的几项代表性工业出口品,根据世界贸易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出了它们的RCA指数(见表3)。
综合来看,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在以服装纺织品为首的原料类产品方面竞争力较强,机械类产品的竞争力居中,化工类产品的竞争力较弱。具体而言,所选择的SITC5类商品的RCA指数都远小于1,这说明在化学制品的某些方面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非常弱;所选择的SITC6类商品的RCA指数几乎都大于1,特别是SITC658,即纺织原料制成品,RCA>2.5,说明我国在以原料划分的制成品方面,特别是纺织原料制成品,具有相对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所选择的SITC7类商品的RCA指数除了SITC759办公机器的零件及附件外,大部分都小于1,说明在机械与运输设备方面,我国制造业在部分产品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但综合实力并不很强;所选择的STIC8类商品的RCA指数几乎都大于1,说明我国在某些杂项制品上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进一步分析,SITC5化学制品及相关产品属于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处于国际产业链的较高环节,附加值较高,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这一环节较弱;SITC6按原料划分的制成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国际产业链底端,附加值较低,却是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优势的重要体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