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内贸易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3-02-14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竞争力的直接来源包括市场占有率、产品盈利率和产品差异化率;间接来源包括生产因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产业组织态势、国家环境;而最重要的竞争力来源是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
1.1选择主导产业,创造产业竞争优势
提高产业中生产要素的质量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大但是缺乏核心技术的现状,我国应该选择主导产业,并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应该在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初期,针对核心大企业采取一系列的倾斜措施,通过加强政府干预,推动主导企业的技术引进和吸收。进而提高主导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和技术升级。以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为例,美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品进行采购,为航空工业、计算机和半导体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硅谷成立初期,其订单的1/4来自政府。在日本,政府对电子计算机产业的补助金制度就有六个,另外还有多种补贴、信贷、税收减免及折旧制度。再次,多项法律的通过和实施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美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包括合作研究法、技术转移法、技术扩散法、专利法、知识产权法、信息法、集成电路保护法、数据库保护法、计算机软件法和商标法,形成了对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和扩散等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体系.
在日本,迄今制定了近200个有关科技的法律,涉及到信息资料保护、劳动法、股权法等。
1.2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产业技术政策方面,应逐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新形势,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立足于加强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逐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人才科技战略。人才战略是提升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战略,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此政府一是要抓好人才的培养。坚持省内培养、国内培养、国外培养相结合,构筑多层次、立体式培养格局;二是抓好人才的引进,以优越的条件广泛吸引招揽省外、国外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以优化高技术产业智力结构,加速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三是抓好人才的使用,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政府作为钻石模型中的一环,应该采取直接或间接手段推动产学研的联合。第一,以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载体,通过设立专门计划的形式促进学术界、产业界、科技界等跨部门的合作。第二,建立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为产学研的互动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第三,重视大学、科研院所的扩散效应,加大研究人员在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互相流动的力度,努力打破科研组织的封闭性,激发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构建合作创新网络。1.3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水平直接投资,扩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由于核心技术工艺掌握的不够,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顺差主要来自于垂直型分工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从长远来看,我国吸收的总是被淘汰的技术,这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并不大。我国应该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水平型直接投资,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企业,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从而我国可以从水平分工中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通过技术模仿进行技术积累,并在某些领域上取得突破,进而取得生产规模或者技术上的领先。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