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健康体育市场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对竞技体育观念的转变,在冲破体育是“年轻人”专利的传统思想基础上,健康体育已逐步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形成了“体育生活、健康体育”的观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体育健康市场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加速培育我国健康体育市场的对策。
关键词:健康体育;发展;消费;娱乐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水平提高、工业化生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健康被人们认识并逐步得到重视。健康体育业则是在人类社会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健康与体育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体育产业重要的一部分。
1健康体育的含义
健康体育又可称体育健身娱乐,是健康领域和体育领域结合产生的新领域。以健康和体育有机的结合,把健康包含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健康”等多种基本含义,在健康体育产业的“健康、体育、文化”的基本功能体现出来。即含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也含有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目的,还含有结交朋友、广泛社会交流的目的,进一步扩大了健康体育产业的经营范围,更进一步发展了健康体育事业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功能[1]。
2发达国家健康体育业的发展现状
健康体育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类社会自身老龄化的趋向和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特别是从单纯追求物质生活向注重追求精神生活的观念转移,追求自身生存发展的质量而自然兴起。[2]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西方国家开始出现大批“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非体力劳动者超过就业人口的50﹪,体育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90年代中期,全世界体育市场年产值约在4000亿美元左右,并以每年20﹪左右的增长率增长,目前已经达到6000亿至7000亿美元左右。
其增长率远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1998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9﹪;1999年为2.7﹪;2000年为3.5﹪;2001年为1.7﹪;2002年为2.8﹪)。目前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本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见表1)。表1数据可以说明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已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见表1】3我国健康体育业的外部环境3.1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每年GDP增长率:1997年为8.8%;1998年为7.8%;1999年为7.1%;2000年为8.0%;2001年为7.5%;2002年为8.0%;2003年为8.2%[3]。可见,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近年来平均保持在8%左右,为健康体育业的发展,扩大市场规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3.2我国产业结构的变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和高级化。第一、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将会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第三产业逐步对外开放,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将是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一个亮点[4](见表2)。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体育产业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正在或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行业,所占比重将会呈现持续稳定地增长的态势,为我国健康体育业的健康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见表2】3.3人民消费指数的改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水平之一。通常恩格尔系数60%表示贫困;50-60%之间表示温饱;40-50%之间表示小康水平;20-40%之间表示富裕;20%以下表示最富裕。我国近几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连续走低[5](见表3)从表3可以看到,恩格尔指数从1991年的53.8%到2000年的43%左右,说明我国居民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在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的基础上,我国居民在服务领域的支出明显增加,尤其是满足精神文明方面的消费支出升幅最快。目前,我国每年消费实际增长率1996为8.4%;1997年为8.1%;1998年为9.6%;1999年为11.1%;2000年为12.2%;2001年为10.5%;2002年为7.0%;2003年为6.5%[6]。以上数据说明,人民消费指数的改变为健康体育市场扩大规模提供了必要条件。
近年我国居民呈现消费特征主要是:(1)消费多样化,多层次化;(2)人们的消费,由以数量扩张为主逐渐转变为质量提高为主;(3)人们的消费,由满足生存需要为主转变为追求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的满足。[7]4我国健康体育市场发展现状4.1健康体育消费朝着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我国健康体育发展的初期,消费者定位是以年轻人、高薪阶层为主。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行业竞争的加剧,健康体育业所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工薪阶层、各年龄人群也开始成为其服务对象。只有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社会效益,真正做到“双赢”。目前健康体育业消费形式由过去的散乱的、不定期的尝试性消费,向有规律的、定期的习惯性的消费,家庭消费集体消费和节假日消费。1993年,天津健康体育器材的个人购买率已经达到70%;广州达到80%;上海家庭健康体育器材当年营业额提高了200%[8]。到2003年6月底,上海共有各类营业性体育场所4400多家;广东省达到8000多家。这是由于居民收入不断增长、闲暇时间不断增加、体育健身意识的不断加强有关,“花钱买健康”、“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2我国健康体育市场发展区域的不平衡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我国健康体育的发展也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健康体育产品较为丰富,高、中、低档并存的健康体育业网络结构基本形成。而中西部健身体育市场还在低水平上徘徊。二.结构和布局发展不平衡。表现为提供高档服务的体育健身娱乐企业不断涌现,而提供中低档健身体育服务的企业相对较少。没有经过科学的市场调查,盲目投资、一拥而上,造成恶性竞争,导致某些项目供过于求,投资无法回收,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某些项目却处于供小于求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