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贺团英 马天山 时间:2013-02-14
激励契约是指委托人采用一种激励机制以诱使代理人按 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的一种条款。按照这一思想,物流企业 与制造企业之间应就契约不完全性所存在的“剩余”问题制定 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案和激励方案,使得双方可以分享利益、共 担风险。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物流服务收费价格的制 定,必须保证协同合作情况下双方都应当可以取得比非协同 合作情况下更好的收益,而对于协同合作情况下超出非协同 合作情况下的这一正“剩余”应当予以合理分配,使得双方均 可获得益处。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可以按收入分成、按 利润分成、按服务质量分成、按成本分成等方法来确定双方的 行为模式与激励安排.
   
三、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制造业应改变观念,实施流程再造与物流外包 制造企业应该深化物流社会化,深化物流服务的一体化 外包,改变“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滞后观念。一个具有竞争力 的制造企业背后,一定有~个或几个大的物流公司为其生产 链条的持续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供应链服务。制造企业不应在 运费等方面与物流企业斤斤计较,而应在全面评估供应链上 下功夫,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企业以往的供应链管理以 缩短产品制造周期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而缩短周期则主要 通过变更物流运输方式加以实现,而较少涉及其它方面,如精 简操作流程、使采购管理更有秩序、提高决策与预案审批的效 率。2007年,上汽集团公司与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合作联 动,上汽集团公司将物流业务外包给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 物流合作全面地向纵深方向展开。安吉天地的物流服务能力 已经覆盖到上汽集团的零部件供应、整车组装、整车销售等核 心环节。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积极推进在传统制造业务中实施 物流业务外包,降低整体物流成本35%以上.
   
2.物流企业应不断深化物流服务内涵,促进物流企业服 务创新 就目前形势而言,主要是物流企业力量薄弱,服务能力有 限,不能有效地满足制造业的物流需求,跟不上制造业的发 展,这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要解决制造业 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问题,就要求物流企业迅速提高服务水 平和服务质量,转变“价格战”等思路,避免恶性竞争。尽快建 成既能提供生产制造业产品的简单加工增值服务,也能为客 户提供度身定制的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价值评估、流程再 造等复杂的综合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能为制造业的发展和 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撑。国际上有 创新探索9 许多成功的案例:如德国的DHL公司与飞利浦、IBM、英特 尔、SAP等制造企业及信息化企业多元合作,深化供应链管 理,提供高效快捷物流服务,降低市场风险。我国中铁快运通 过大量市场调研和物流实践,创新性地提出了“网络仓 库+24/48配送”物流服务模式,并将这一模式成功地应用到为 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实践中。实践证明,这种物流服务模式, 可以显著提升客户供应链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升客户市 场反应速度和市场竞争力,降低客户物流总成本.
  
 3.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物流企业如何更好地与制造企业联动发展,关键在于与 制造业开展紧密合作。从长远来看,双方应建立战略伙伴关 系,通过制造业的发展来带动物流企业的共同发展。制造企 业发展核心在于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由于物流管理比较松散和粗放,物流资源分散,物流流程不合 理,因此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 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来承担,同时通过信 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 管理和控制。实践证明,通过第三方物流去整合与改造企业 物流现状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迫在眉捷的~项工作。制 造企业的物流业务都可以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完成,通过 第三方物流企业按时、按质、按量地配送,制造企业可以逐步 实现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 场占有率。与此同时,在与制造业合作过程中,物流企业自身 也获得进一步发展.
   
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双赢的,第三 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源泉与制造企业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物 流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降低自己和客户经营成本,增加 双方赢利空间,实现与客户双赢、利益一体化,解除制造企业 的后顾之忧,是真正实现战略合作的经济基础.
   
4.积极引导,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联动发展 针对物流产业与制造产业不可分割的供应链整体地位, 国家应积极出台支持制造业与物流业进一步实现联动的产业 引导政策和各项支持政策,解决目前联动中出现的部分具体 问题,同时组织成功示范单位的试点总结,进一步推进产业层 面联动机制的建立,减少政策性障碍,理顺产业关系。鉴于目 前物流业资金短缺问题,可以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对 有潜力的物流项目设立专项基金.
   
另外,税费政策的改革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之一。仓储 业务是制造商生产物流的核心环节之一。根据国家相关政 策,企业自用仓库搞产地物流不产生税费,但外包给第三方物 流就多产生5%的税费。而制造商用公司内部的运输发票是 可以抵7%税费,但外包给第三方却没有抵税政策。仓储发票 和运输发票是分开计税,而产地物流的运输距离很短,搬运和 仓储是分不开的,根据政策规定要不同的发票、不同的税率, 制造企业拿着发票又不能抵税,导致很多制造企业自营物流.国家要鼓励物流外包就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