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发展沿革及现状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沿革
零售业起步阶段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零售业似乎与西方世界隔绝,游离于世界零售革命之外,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业发展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零售业依然是由国有、集体经济垄断经营。直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我国零售业才开始出现了一些实质变革,开始对小型国有零售企业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对个体和私营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零售业初步发展阶段
从1992年开始的近十年时间里,中国零售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90年代初期,一个重要的发展事件就是大型商场的快速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1991年只有94家,1992年增加到150家,1993年达到291家,1994年1995年分别达到488家和624家,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1992—1995年分别是2家、7家、10家、21家,仅5年时间内大型商场的数量增加了5倍多。
零售业发展过渡阶段
随着我国加入WTO,迎来了零售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根据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双边协议,中国将开放农产品、零售、专业服务、影音产品、汽车、电讯、银行、证券等八大市场,国际零售业的重量级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庞大的规模,科学高效的管理,便捷、准确、及时的信息,现代的营销和优良的服务,以起点高、竞争力强的态势阔步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零售业以相当大的冲击。“入世”后外商零售业在带来冲击和外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经营机制、服务方式等以及外在的压力。“入世”使中国零售业有了更多学习借鉴和实战练习的机会,可以促进中国零售业的发展。
零售业全面开放阶段
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入世过渡期结束,兑现中国对零售市场全面向外资开放的承诺,零售领域实行全面开放。零售业全面开放后,为国内的零售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外资的进入,有利于加快我国商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带动高档商业设施的发展,增强和改善城市的综合服务水平和投资环境,为我国零售业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零售业态百花齐放表现在业态形式已突破往昔传统业态(百货店)一统天下格局,而出现多种新的业态。国家内贸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按零售店的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目标客户等结构特点,将零售业态分为八类: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国内目前的零售市场上,百货店等传统业态仍占有一席之地,从一定程度上看,仍然居于主流业态地位。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大型综合超市等新业态将全面赶超百货商店等传统业态,进入重组、扩张、创新的新时期。零售业态在空间上的摆布已一改往昔城市一中心的状态,而出现“边缘崛起”、区域性零售分中心与市中心并存、选购品经营在城市或区域性商业中心、便利品经营在邻近居民集中居住区布点的迹象。
竞争激烈,市场优胜劣汰
随着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发展,新型零售业态不断兴起,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以电子商务(网上销售)为特征的第四次零售变革方兴未艾,给传统的有形零售业态模式冲击较大。加上跨国零售集团携雄厚的资本、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快速进入国内扩张,使零售业竞争格局越来越激烈。零售业并购重组活跃,行业加速整合和重构,一些资金实力薄弱,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虚假繁荣的中小超市等零售企业,在进行连锁经营的扩张中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企业破产。如原广州市家宜超市倒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