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形势 国内纺企需逆境突围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纺织业繁荣背后的问题
原材料成本上涨 去年4月份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国纺织业逐渐回暖,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价格水涨船高。截至今年5月初,328级棉花各地平均到厂价共计上涨4742元/吨,涨幅40.4%;粘胶短纤共计上涨7000元/吨,涨幅达54.7%;涤纶短纤共计上涨2650元,吨,涨幅33.5%。众所周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的利润一直都在相对较低水平,加之目前我国纺织业并未完成产业升级,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产能利用率较低,纺织企业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却不能通过大幅提高纺织品价格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对于国外客户来说,如果我国纺织品没有价格优势,他们就会选择越南、印尼等更具有价格优势的纺织品进行采购;对于国内客户,由于纺织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大幅提高价格就意味着将要失去市场。这样一来,纺织业的利润将会被进一步压缩。目前,国内纺织企业不得不在“保利润”和“保客户”之间做出选择,一旦客户大量流失,企业最终必然会倒闭,因此更多企业选择牺牲利润来保住客户。
劳动力成本上升从今年春节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用工荒问题,到近期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从以前的买方市场转变为现在的卖方市场。这种变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爆发。首先,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劳动力不再廉价。如果雇佣者无法给予他们认为合理的薪资,他们会选择离开,去寻找报酬更好的工作。其次,“回乡潮”趋势明显。由于国家近几年大力扶持农业及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和收入都有很大提高,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还有一部分人在城市务工多年,学到一技之长,纷纷回到家乡创业,谋求更好的发展。再次,劳动力市场年龄结构年轻化,整体素质水平提升。目前,来城市务工的人员多以“80后”、“90后”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除工资外,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相当一部分年轻劳动力不愿意从事流水线式的普通工作,加大了就业的流动性,造成了局部地区出现用工紧张现象。
对于这种改变,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国务工人员整体觉悟和思想水平提高,逐步意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忧的是国内很多企业因技术、设备及管理水平落后,产品利润率一直维持在低位,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企业平均纯利润率只有3%至5%,有的甚至低于3%,大幅上调工资水平可能会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综合来看,虽然目前我国还是世界制造业的工厂但很显然那种极度廉价的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必将会使国内纺织企业承受巨大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构成威胁 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3月份我国6年来首度出现贸易逆差,但在随后的4月份再次出现反弹,实现顺差16.82亿美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府及组织不断地向我国施压,就连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抛出了支持人民币升值的言论。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人民币再次盯住美元。今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加快汇率改革步伐,重新恢复了浮动汇率政策。由于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人民币估值过低,汇改重启无疑将会使海外投资者和投机者大举买入人民币使其升值。
客观来看,人民币升值及汇率改革利弊共存。首先,人民币双向波动有助于降低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进口成本,并帮助我国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其次,汇改可以促使我国进出口贸易逐渐平衡,缩小贸易顺差,使其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下降,加快出口企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再次,还可以增强国民整体消费能力,这也是我国在国际上综合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
弊端方面,首先汇改短期内将会使我国目前持有的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缩水。其次,汇改后人民币可能出现的升值将会导致我国一些出口依赖程度高的产业陷入困境,特别是纺织、电子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改革利明显大于弊。从长远看,单纯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可持续性不强,不能使我国真正走上强国之路。人民币一旦升值,给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国家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升级转型的目标,但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来实现。就目前来看,若人民币升值,将会使我国纺织企业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一面是疯狂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另一面是欧美等主要纺织品进口商因人民币升值不断压低的报价。若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将会进一步积压低微的纺织业利润空间,纺织企业面临的选择将会是停产倒闭或放弃海外订单。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今年年初到现在,全球的经济复苏脚步整体低于各国政府及经济学家预期。首先,美国虽在金融危机发生后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援助计划,并逐步实施金融业改革,使其迅速从危机中走出,但占GDP比重2/3的消费者支出仍没有多大起色。从今年美国一季度经济数据看,GDP增长3.0%,低于预期的3.4%;企业税后利润年增42.7%,但企业支出下降,表明在刚刚转好的经营状态下,多数企业还不愿意增加雇佣人数。而且,最近几个月美国非农失业率时常出现反复,6月份为9.5%,仍然徘徊在高位。只有当美国整体失业率下降到金融危机之前5%左右时,我们才能确定美国经济真正回到原有的平稳增长轨道,而这至少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因此,美国对我国纺织品进口量近期不会有大幅增长。
其次,欧洲经济缓慢的复苏态势着实令人担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最为严重的受灾区。很明显,相比美国的快速复苏,欧盟多数成员国走出危机的步伐显得缓慢而沉重,其中包含很多因素,最重要的一点是成员国各行其是。随后的希腊债务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援救方案迟迟不能达成共识,导致恐慌情绪蔓延。而当西班牙、葡萄牙相继报出主权债务危机时,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才最终出台了共计7500亿欧元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但此方案的实施细节始终未能敲定。虽然目前欧洲这种混乱的局面稍稍有所缓解,但可以肯定的是,欧元区经济复苏将会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周期。当欧洲各国政府宣布削减财政支出并纷纷捂紧口袋时,接踵而至的必定是对我国纺织品需求的回落。作为我国最大的纺织品需求地,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贡献是其他经济体无法替代的,仅2009年我国对全球出口服装1070亿美元中,欧洲就占到26.5%,共计284.0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