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及其时空耦合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玲秀 时间:2013-02-14
(三)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得到加强
随着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天津开发区功能定位由现代制造基地扩展为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滨海新区每年都将国家专项补助的60%用于科技创新,建立了科技发展基金、科技平台建设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近年来,天津市重视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建设研究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09年,全市建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其中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1个;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30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
三、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时序安排
根据滨海新区现有发展基础,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确定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时序安排。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能源、生态环保、新材料和海洋科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在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对于当前基础较好,近一、二年应重点扶持,有所突破的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技术;产业基础较好,应加强基础研究的属于信息技术与海洋技术;刚刚起步,需重点培育,未来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是生态环保和航空航天。

滨海新区近期各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览表(二)高水平编制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是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度保障。各开发主体用地拓展方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都要以新区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制定严格的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导则,滨海新区整体上“统一规划、分区分步实施”的发展策略。按照“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要求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尤其是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从产业引导、人才保障、空间布局、资金落实等方面,全面做好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力争通过五年的发展,具有滨海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延伸
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是滨海新区当前产业的一大弊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未雨绸缪,提早规划,充分利用产业链增加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体系,提高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能力,从而吸引更多国际先进产业转移到滨海新区。也可以通过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体系建设来提高滨海新区本土企业国际化水平,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条件。
四、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调整
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调整是伴随功能区调整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到位而进行的,首先认识原有管理体制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然后再来分析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方向。
(一)原有行政体制对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利影响
在原有行政体制下,功能区产业定位不清晰,经济的空间聚集不是以其内在机制和产业的关联为基础,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机制尚未形成。造成的结果是,功能区各自孤立发展,致使新区企业之间产品关联度不高,产业之间难以形成互动,直接影响集聚效应的发挥。此外,由于功能区与城区在管理体制上相互独立,切块分头的发展模式,致使滨海新区整体空间结构不清,布局松散,土地低效使用。开发建设呈现“遍地开花”的特征,以大规模的土地投入、资金投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延续了以往的粗放型开发模式从而降低滨海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功能区整合对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加大了功能区整合力度,形成“9+3”的空间格局,功能区将是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行政区主要承担社会事务功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进一步向有条件或有基础的经济功能区集中,信息技术向先进制造业产业区集中,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向滨海高新区集中,航空航天业向临空产业区集中,海洋科技向海港物流区集中,生态环保业向中心生态城集中。功能区的整合并将引领新区空间结构的重组,整合现状功能区与城区隔离发展的态势,打破现有行政区界,形成功能区与城区融合发展的几大次区域。
(三)产业集群
按照“一城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空间布局和战略要求,积极打造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滨海新区要采取积极措施, 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构筑滨海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通过灵活的方式,鼓励研究成果尽快转化,提高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股权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探索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产品上柜交易。统筹规划,扬长避短。实现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职能部门联合办公,简化手续,加快进出口货物通关速度,促进贸易便利化;将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的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建立公平诚信、充满自由的市场,为产业集群能够高效率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注释:
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王忠宏 石光 《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1月
参考文献:
[1]万钢.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机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科技投资.2010.2
[2]祝宝良.构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撑体系.科技成果纵横.2010.1
[3]侯巧莲.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研究.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10
[4]琅东、王述英.滨海新区形成高层次服务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现代财经.2008.2
[5]刘秉镰、李佳伟.基于地域分工与集聚的滨海新区产业空间布局及其发展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8.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