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建安,李燕萍,吴绍 时间:2013-02-14

  3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对策
  为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结合产学研发展趋势和高新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3.1以战略规划引领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
  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产学研合作过程的重要运用,也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正经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点到线到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转型时期,明确产学研的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结合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经验,制定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明确产学研合作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以规划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规范开展,引领产学研工作纵深发展.
  3.2以战略联盟和合作网络驱动产学研合作国际化
  随着经济、科技的全球化发展,产学研合作不能局限于区内、国内。扩大产学研合作的外延边界,走出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际化道路,是高新区成功嵌入国际性创新网络,逐步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推进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随着产业技术联盟的不断发展,利用现有具有影响力的技术联盟或产业联盟,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大型跨国企业开展合作,成立跨国产业联盟,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推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国际化。另一方面,通过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国际合作网络,以“请进来、走出去”思路开展产学研对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国际化.

  3.3吸引和促进区内外产学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世界一流科技园发展的经验证明: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来推动高新区企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一方面,依靠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实施产业与科技的对接。以高新区优化的产业结构,积极与在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和学科链实现对接,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实现本地转化。另一方面,借鉴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强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鼓励省外乃至国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根据东湖高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高新区建立转化基地,借用外省的科技能力为高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3.4以产学研平台吸引和留住科技领军人才
  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后,如何留住人才,使用好人才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产学研平台建设,营造引才、留才、用才的综合环境,从而使人才从愿意有为到可有作为,从希望发挥到能够施展。例如,利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中科院武汉分院、邮科院等科研院所,凯迪电力、长飞光纤等创新型企业,以国家光电实验室、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国家级实验室为平台,引进和留住海外科技领军人才.
  3.5借助“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发挥辐射效应
  高新区创建“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应该说既有需要又有可能。自主创新体制和优化产业布局是武汉城市圈作为“新特区”的重要试验内容,东湖高新区作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龙头和示范基地,则成为试验区中的试验区.
  正如李健[10]教授所说“两型社会离不开两型经济,两型经济离不开两型产业,两型产业离不开两型技术”,两型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高新区在优势产业上已具有优越的产学研合作条件,为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应该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建立“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探索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东湖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武汉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情况汇报[R].2009-2-20.
  [2]武汉市产学研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武汉市产学研工作发展报告[R].2006-11.
  [3]夏亚民,陈丽娜.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07(2):80-84.
  [4]王宏斌,陈捷.武汉东湖高新区玩转资本市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07-08.
  [5]何亚斌.关于产权市场促进产学研合作情况的汇报[R].
  2009-3-27.
  [6]夏斐,李宏.武汉吹响“人才集结号”[N].光明日报,2009-03-02.
  [7]湖北省科技厅高新处.极目楚天论光谷[EB/OL].http://www.
  hbstd.gov.cn/,2008-06-19.
  [8]董宏伟.武汉市教育部直属院校专利转化情况调查.http://www.sipo.gov.cn/,2008-01-14.
  [9]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报告[EB/OL].http://203.208.39.132/.2007-11-22.
  [10]韩义雷.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代表谈民生科技[N].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