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开放型农业的思考
虑,按照国际标准组织来生产、加工、销售。
1.加快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有明显价格优势和很大发展潜力的畜牧、水产、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产业。加快引进和培育更多的名优新特品种,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以质取胜。
2.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各类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开发适合当地消费习惯的加工产品,提高精深加工的出口比重,增加农业附加值。
3.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业。重庆市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巨大的资源基础。应因地制宜地开发既受市场欢迎、适销对路又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和产品。积极适应国际市场对绿色环保、无公害农产品的新要求,大力推广有机栽培和无污染的保鲜、加工、储存、包装、运输技术,加快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作为未来占领发达国家市场的拳头产品。
(六)多管齐下拓市场,不断壮大农业发展空间
农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卖得了”和“卖得好”两个方面。
1.牢固树立市场化的理念。引导农民把庄稼种在市场上,把农产品变成商品,提高商品率;立足于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坚持优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2.重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按照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和“物畅其流”的要求,建设一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壮大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交易业态,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大户搞贩销”的办法,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贩销大户到大中城市去开设销售窗口和销售中心,到境外开辟市场,逐步形成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
3.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狠抓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积极推行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标准认证,使更多的农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开发销地市场需要的名优新产品。农业龙头企业要研究市场,做到既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又了解消费者的爱好,根据自己的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积极争创全国知名商标、名牌产品,通过大力宣传,扩大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开拓创新调机制,切实增强发展开放型农业的活力
1.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建立高效、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是发展开放型农业的重要保证。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属,允许农户把土地作为要素依法自由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中的引导、组织、服务和协调作用,促进土地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特别应落实好60岁以上和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让他们放心流转土地。
2.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加大林地流转力度,盘活森林资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承包、租赁、收购和参股等方式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加大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走依靠市场经营水利、发展水利的路子。不断创新农、牧、副、渔等产业经营机制,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实现多赢的现代农村产权经营新体制。
3.创新农业扶持机制。积极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增强社会力量对农业的参与支持力度,形成多方参与、多元投入的农业发展局面。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广泛吸引国内外各类资本投向农业,通过农业招商引资活动促进农业区域间、国际间合作,不断提高农业招商引资层次和水平。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信贷支农力度,切实改变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建立农村信贷担保组织,健全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担保机制,重点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优化农村融资环境。
4.创新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构,针对当前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突出问题和困难,对症下药,重点解决,切实化解要素制约。积极搭建平台,拓展农业对外交流的渠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途径和网络,让更多的人到先进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更新观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宣传农业。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发展开放型农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5,(21).
[2]姜长云.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协调及其深层原因[J].经济研究参考,2006,(9).
[3]王勇.发展经营型农业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研究参考,2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