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条件下管理理论的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关键词:新经济 管理理论 发展
0 引言
所谓“新经济”实质上就是知识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信息技术为代表,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1 新经济的特征
新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首先是技术创新。不论是化、信息化,还是数字化、知识化,都和技术创新息息相关。技术创新带来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的运用。
其次是企业、机构和个人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而进行的适应性创新。其中,管理创新包括经营观念的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等。
2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2.1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出现了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
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
2.2 人力资源的管理日益重要。作为驾御知识和技术的人,在企业活动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重要。
2.3 企业组织形态出现无边界化、虚拟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现场作业成为可能。企业组织形态已开始由固定化和显性化向无边界化和虚拟化转变。
2.4 企业环境变化加速 信息技术使全球资讯透明化,竞争者、顾客获取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更强,产品生命周期也较以往缩短,企业外界环境的变化较以往加速。
3 “新经济”条件下管理理论的发展
3.1 虚拟企业理论 在戈德曼的《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中,虚拟组织被认为是通过对核心能力、资源、顾客市场机会的整合来形成的。虚拟企业在共享产品和服务中的业务机会上,公司网络通常明显地优于普通的公司,它相当于在运动中组成的“全明星队”的实力。许多专家认为,虚拟企业是针对市场机遇,能迅速实现企业内部或若干企业联合的资源的有效集成而组建的动态联盟。虚拟企业是以竞争能力和信誉为依据选择合作伙伴而组成的动态公司,是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阻隔的一种新型组织。从构成特点来看,虚拟企业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可利用信息手段,在短时间内与迅速建立起灵活关系的合作者构成实时的协作网络。它不同于传统观念上的有围墙的有形空间构成的实体空间。
虚拟企业从策略上讲,不强调企业的全能,也不强调一个产品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去开发、制造,而是充分利用全球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强调广义集成产品团队(Generalized Integrated Product Team,GIPT)体制。虚拟企业能够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使得制造商可联合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等,共同地、及时地开发、生产、销售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
3.2 学习型组织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教授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这乃是竞争求生存的基本法则”;在其后出版的《变革之舞》中,圣吉教授又强调“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而竞争唯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学习型组织理论问世以后,立即风靡全球,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学习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个人学习,其次是组织学习,最后是学习型组织。他们在由组织共同愿景所统领的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愿景所引导和激励下,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在学习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以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学习型组织中,人被看作是不断成长的人。通过自我超越,员工成为积极主动从事创造性的知识工作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直接获得工作的内在热情。
在成熟的学习型组织中,学习和工作是融为一体的,员工要成为学习型组织的一员,而管理者则要千方百计地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信息交换会议、特别会议制度、深度会谈和讨论是团队学习的方式。
3.3 柔性管理理论 在《创建柔性企业——如何保持竞争优势》中,(荷)亨克·傅博达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对许多组织来讲,效率是衡量组织绩效最重要的标准;到了20世纪70年代,质量成为另一个重要的标准;进入动荡的21世纪,柔性成为效率与质量之外的第三大标准。柔性管理被看成是企业常保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许多专家认为,柔性管理理论日益成为企业管理新特色和主流,它代表着新技术革命时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它是为了适应当今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而发展起来的。为了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出现了组织机构、战略决策、市场营销、生产指挥等柔性化的趋势。
柔性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①它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才资源开发;②强调组织的柔性化,如由集权向分权的过渡,金字塔形向大森林形组织过渡,组织机构的弹性权变设置等;③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如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④强调营销组合来吸引消费者,刺激购买,实现销售;⑤强调生产的柔性化,如制造业采用柔性生产线来组织灵活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⑥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使管理具有更灵敏、快速的特点;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3.4 流程再造理论 迈克·哈默(M·Hammer)教授历时10年的研究发现,经营出色的公司一直在对本的运作进行再造。所谓“流程再造”,简单地说就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也就是说,“从头改变,重新设计”。企业“流程再造”就是通过对企业原来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细致分析,对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环节进行彻底的变革,重新设计和安排企业的整个生产、服务和经营过程,使之合理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①对原有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②设计新的流程改进方案,并进行评估;③制定与流程改进方案相配套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业务规范等方面的改进规划,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
企业业务流程的实施,是以相应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业务规范、沟通渠道甚至企业文化作为保证的;所以,只有以流程改进为核心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5 定制营销理论 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想象未来的市场》一文中指出,未来“市场经营者将把注意力由大的群体转移到寻找特殊的、合适的目标。在这些目标所在处,有财富存在”。在新下,市场出现了具有个性化需求,掌握大量市场信息的顾客。技术的运用,使营销人员可以与单个的顾客建立直接的关系,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与顾客一对一的定制营销成为可能。
所谓“定制营销”,是指企业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市场极限细分,将每一位顾客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根据个人特定需求进行市场营销组合;在理想状态下,由厂商向每位购买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每位顾客的特定需求。定制营销具有以下特点:①定制营销是市场细分的极度化;②以产定销,无库存;③顾客参与新产品的开发;④顾客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发生改变。
定制营销中,顾客首先处于价值链的最前端,定义和生产产品由顾客和生产者共同完成;顾客既是价值链的起点,也是价值链的终点。定制营销真正做到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移。
:
[1](美)萨维奇,第五代管理,珠海出版社.1998.
[2](美)戈德曼.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辽宁出版社.1998.
[3](美)彼得·圣吉 等著,第五项修炼(变革篇)-学习型组织持续面临的挑战,东方出版社.2006-8.
[4](荷)亨克·傅博达 著,创建柔性企业——如何保持竞争优势,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0.
[5](美)哈默 著.企业行动纲领:再造企业运作模式的方略,中信出版社,2008-4.
[6](美)B·约瑟夫派思 著,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