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发展主要流派思想简述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关键词:经济学 发展史 流派
一、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发展
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自己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确定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经济。他认为,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制定经济政策应该以经济规律为依据,确定了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斯密的经济理论的特点有:首先,斯密的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国际贸易和自由竞争,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才能协调发展;其次,斯密的经济理论是立足于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各人都有谋求一己利益的本性。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主要有:认为个人利益的总合等于社会的利益;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演绎法与抽象法;李嘉图认为使用价值虽然不能完全作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劳动量决定的;建立了重要的地租理论;李嘉图认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不必生产他们所需的一切产品,只需生产占优势的一些产品,然后通过国际商品交换,就能获得比较优势。
2.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主要代表人物有萨伊,马尔萨斯等人。萨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生产、分配和消费等三个部分,认为一般的研究方法可以运用于政治经济学,否认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性的科学性质,并提出劳动—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的三位一体公式。马尔萨斯提出了庸俗的人口理论。他认为,人口增长要无限的大于土地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他主张用战争、疾病、灾荒、饥饿、贫困和瘟疫手段“积极的抑制人口”,他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对比决定的,认为利润是商品所售卖的价格超过它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认为地租是“自然对人类的赠予”。
3.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主要代表人物有西斯蒙第和普鲁东。他们站在小私有者的立场上,批判资本主义,赞扬农民经济和行会手经济,主张保存资本主义生产,改良分配办法,使生产者不再与生产资料分离,让社会各阶级都成为小私有者和直接订货人。他们企图以此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保存私有制,达到社会的普通平等和幸福。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19世纪中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也日益明显和尖锐。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主要表现在:第一,透过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实现了变革。第二,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指出了商品价值的真正来源,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第三,发现了剩余价值,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指出地租,利息,利润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第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出各种经济范畴的历史性,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灭亡的必然性。 三、西方学在当代的
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东方成为革命批判的武器,同时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相继出现一些部门和经济学科的同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西方也得到了推进。
1.凯恩斯主义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凯恩斯主义以有效需求理论为核心,主要强调总量分析法的重要性,把资本主义经济波动归因于有效需求不足,主张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来消除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存在的失业和危机。由于凯恩斯主义迎合了资本主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需要,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强烈反响,并且得到了美国的汉森、哈里斯、萨缪尔森,英国的罗宾逊、哈罗德等人的传播与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系列分歧,使得凯恩斯学派形成两大经济学流派: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2.货币主义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兴起的货币主义,被认为是“凯恩斯革命”的再度革命。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货币主义者尽管在许多理论于政策问题上有着许多争论,但他们在两个问题的看法上是一致的:第一,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第二,认为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表明凯恩斯主义已经彻底失败,需要新的理论来取而代之。他们要求恢复经济自由,强调自由主义经济秩序的预定调和的稳定机能。
3.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形成与20世纪70年代初期,该派的早期代表是穆斯,主要代表是卢卡斯。这一学派维护和发展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原则,着重分析理性预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对于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理性预期学派根据理性预期假设做了一些推论,证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不能用于制定和评价经济政策,同时指出了凯恩斯经济学的几个致命缺陷。由于预期概念的出现和存在,使得经济学跳出了单纯的货币及其商品的范畴,开始对时间和心理因素进行全面考察。
上一篇: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
下一篇: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品质量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