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鼓励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魏兴民 时间:2010-06-24

摘要:我国现行出口鼓励政策对我国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缺点日益显现,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要求。所以文章在分析现行出口鼓励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认为我国应该:(1)制定并全面实施绿色GDP等更的地区发展指标。(2)出口优惠政策的矫正。(3)加强对外贸的监管。(4)实施有长期规划的“贸易促进计划”。

  关键词:出口鼓励政策;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飞速的增长,到2004年底,货物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强劲的出口鼓励政策是取得以上成绩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的同时,我国却面临着贸易摩擦加剧和贸易条件恶化的困扰,需要在新形势下转变为稳定型的外贸增长方式。本文将对我国现行的出口鼓励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我国现行出口鼓励政策及其定位
  
  二战以后,“亚洲四小龙”及日本的以出口导向战略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发展中国家竟相学习的对象。在出口导向的外贸战略中,出口竞争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出口竞争意味着三个方面的竞争:一是国内出口商之间为争夺国外市场份额和客户的竞争;二是本国厂商和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三是在目标国市场上各国厂商的产品和东道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出口国政府为了保障本国出口厂商与其他国家出口厂商竞争机会均等,突破进口国的贸易壁垒,从而更好地进入目标市场,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出口鼓励政策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中央政府目前鼓励出口的政策大概有以下方面:(1)直接的出口鼓励措施。即国家对所有出口企业的直接补贴和税收减免。(2)国家某些特定出口企业的直接补贴,比如对三资企业不仅进口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能享受关税减免,而且在企业所得税和出口手续等方面也有优惠待遇。例如机电产品出口企业技改贷款贴息、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改造贴患、农业、、纺织业出口生产企业技改贴息等。(3)间接的出口鼓励措施。比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产品研究开发项目资助等。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GDP增长和出口业绩是评价地方经济的重要标准,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优惠的基础上竞相出台了名目繁多的更优惠的出口鼓励政策。
  出口鼓励政策的实施,对政府和厂商有以下好处:(1)对政府来说,在出口导向战略初期,其财政支出和收益可以限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早期税收的边际增长超过了出口鼓励政策边际成本的增长,所以财政有了大量剩余,反过来又诱使政府进一步增加对出口鼓励措施的投入;另一方面,理想的出口鼓励政策是间接干预,政府间接干预比直接干预付出的财政和声誉成本小。(2)使小厂商能够取得在国内无法取得的利润,使大厂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3)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区内的就业有了强有力的增长。凡是出口工业发达的地区,居民就业基本没有问题,而且吸引了其他落后地区的大量劳动力。
  “以经济为中心”这条准则驱使各级政府偏向于为出口企业提供非出口企业享受不到的资源,从而推动了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但是在我国成为出口大国并加入WTO以后,其潜在的危险也逐渐显现。
  
  二、我国现行出口鼓励政策的弊端及其后果
  
  1.没有约束的出口鼓励政策造成了贸易的非理性增长。由于出口鼓励政策很难在地方政府的层面上得到约束,造成我国出口贸易的非理性增长。首先,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持续升高,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但是由于税收的减免,地方政府并没有在产业升级中得到多少利益。其次,我国务类产品的总量的增长幅度很大,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出口价格的持续下降厂商严重依赖数量扩张而非质量竞争。最后,我国出口的增长大部分来自加工贸易的增长,在带动了国内就业增长的同时,其他效果并不明显。比如一般认为加工贸易出口除能够带动本地就业以外,还会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分享国外技术,但是实践证明多年来我国出口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没有因此而提高,依然处在产业链中创造价值最少的一环。
  2.贸易摩擦加剧。无限制地使用出口鼓励政策导致劳动力密集形产品的出口急剧扩张,但是当我国出口产品短时间内不受限制地剧增时,肯定会对进口国的同类市场造成冲击,进而损害其国内的相关产业,因此这些国家肯定会以市场损害为由动用WTO所允许的特别保障措施。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产品集中在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服装业和其他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行业,这些产品为进口国民众日常接触,所以当其国内舆论煽动中国产品的威胁时,容易被大多数民众认同;受损害产业的厂商由于数量少,很容易组织起来,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政府政策。从人世以来我国产品所受的反倾销调查的数字和产业就可以明显看出这种情况。2005年1月1日取消纺织品和服装配额以后,虽然国家通过征收出口税等措施来试图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但是收效甚微。
  3.贸易条件恶化。出口鼓励政策相当于对出口产品实施补贴,但是由于出口鼓励措施的泛化和地方之间的竞争,使鼓励政策不能很好地区分本国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有潜在竞争力并能带动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产品。相应的出口鼓励政策导致的补贴使进口国受惠,并且价格的降低恶化了贸易条件。

  4.不正当竞争加剧。既然出口鼓励措施不能优胜劣汰,那么出口中的退出机制也很难实现,出口市场出现了过多的企业,近而导致了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从产权理论的观点看,对所有出口企业都适用的鼓励政策相当于可以自由进入的“公地”,只要进入就可以得到或多或少的好处.最终进入的厂商越来越多,出现“拥挤”现象,为了继续保持在这块公地上“耕种”的权利,平均成本较高、生产同质化产品的厂商就会运用各种措施维持其在出口市场的地位,出口鼓励措施实质上成为其退出壁垒的一部分。
  5.国内劳工待遇问题。进入新千年以后,发达国家对来自家产品的非关税壁垒重心转为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技术壁垒,劳工标准在非关税壁垒中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全球化的竞争使得发达国家在享受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廉价商品的同时,从政府到民间不断关注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的生存状况。由于地方政府以促进出口为首务,出口行业的劳工待遇不容乐观,以致出现了“民工荒”。国内很多学者认为发达国家制定国际劳工标准是有意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本文作者认为,从国际劳工标准SA8000的文本来看,这些要求和我国国内的并不矛盾,甚至低于国内有关法规的要求,关键是我们是否愿意正视国内出口中的工人生存状况,是以人为本还是以出口增长为本。
  6.地方财政压力加大。合法的和不合法的补贴优惠措施在出口产业发展的起始阶段确实促进了地方财政的增长,但是当出口企业数量和出口商品数量急剧增长是,出口鼓励的边际收益肯定会低于其边际成本,尤其是如果区内出口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时,地方财政会面临负的增长或停滞不前。
  7.出口鼓励政策对内资企业的歧视。由于和现实对政绩考核的原因,对待内外资企业时,地方政府往往在税收、土地等方面对外资企业有“超国民待遇”的情况,使内外资企业在向国际市场出口相同产品时,面临着不同的成本,何况国内企业还要过开拓市场这一关,竞争力不如外资企业。所以,地方政府将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对培养正常的竞争秩序非常重要。
  8.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沿海地区一开始就有国家的倾斜政策,很快就以出口带动了地区的发展,出口补贴的资源也流向发达地区。但是,内陆地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它们已经沦为沿海地区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提供者。这种状况使人不禁想起国际贸易中的“中心一外围”学说,唯一不同的是在国内“中心”是沿海,“外围”是内地。
  
  三、我国出口鼓励政策的新定位
  
  1.制定并全面实施绿色GDP等更的地区发展指标。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绿色GDP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可以反映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绿色GDP的实施可以使地方政府的关注焦点从经济增长转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上来。
  2.出口优惠政策的矫正。一是政府应该在税收、土地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要认识到民营出口企业才是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力;二是要完全贯彻我国在加入WTO议定书中承诺的国际义务,使出口补贴限制在WTO允许的范围内,不能给其他国家以口实,也使国家与地方财政能够真正从出口中获益;三是用好、用足WTO所允许的出口鼓励措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利益。
  3.加强对外贸企业的监管。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帮助出口企业成立不受资方控制的工会组织;执法机构严格执行保护劳工的法律法规,保护出口企业工人的基本权益。要从财务制度、税收、工商和工会等方面加强对外贸企业的培训和监管。遵纪守法的企业,即使出口业绩平平,也要奖励;对出口业绩很好,但是运作不规范的企业要坚决严肃执法。通过对外贸企业实现有效监管,从而使出口企业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规范化运作的企业能从容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和劳工调查。
  4.实施有长期规划的“贸易促进计划”。这种“贸易促进计划”要求政府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利用各自的优势,建立长期性的、符合WTO规则的出口鼓励框架。例如在美国,支持出口的组织很多,既有联邦一级的商务部、贸易开发署、小企业管理局,还有诸如“出口促进中心”、“美国贸易中45"、“地区出口委员会”、“出口法律促进中心网络”、“贸易情报中心”、“出口援助中心”等半官方机构或非营利机构。
  
  :
  1.杰拉尔德·M·梅尔,詹姆斯·E·劳赫主编.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安妮·克鲁格著.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就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道格拉斯·A·欧文著.备受非议的自由贸易.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