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完善经济效益审计
摘 要:为了更好地开展效益审计,加强对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已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当前在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究领域中必须重点研究并加以解决的几个紧密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重要性;必要性;理论研究
经济效益审计是在民主日益完善、政府支配的公共资源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出于对资金使用用途和效果加强监督的要求而产生和的。从我国效益审计的实践看,尽管我国审计组织和机构已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经济效益审计的路子,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具有特色的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和方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提出与实施,与真正的经济效益审计还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一是对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经济效益审计在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思想认识上的混乱现象,以及由此导致的工作上的种种偏差,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二是就经济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来看,也存在着明显不足,突出表现是用财务审计的模式开展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法定审计制度不完善,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和规范体系。三是从效益审计的内容来看,主要以揭露问题为主,从探索经济效益审计,健全经济效益审计规范角度考虑不够。四是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缺乏系统性。
1 充分提高对经济效益审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一是审计机关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对经济效益审计的宣传,用国内外典型的案例进行开导;二是审计机关要强化审计信息工作,及时向各级政府反馈经济发展这各种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特别是审计中发现的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三是要靠审计部门的努力工作,运用取得的经济效益成果,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视、支持,这是经济效益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利保证;四是通过有关媒体广泛宣传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扭亏增盈工作一道进行宣传,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五是政府要高度重视经济效益审计,制定出必要的法规,为全面实行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依据。
2 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效益审计健康发展
“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既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思路,也是实施经济效益审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是经济效益审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2.1 重要性原则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突出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为此,在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中必须结合国有缺乏活力、资金沉淀问题突出,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现状,审计组织应重点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开展审计。
2.2 实效性原则
之所以贯彻实效性原则,主要是由于经济效益审计本身的局限性决定的。我们知道,审计机关的法定权限和审计手段是有限的,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和力量不足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对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不能单纯追求数量,必须把与当前工作相关且容易成为热点项目的话题作为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到“刀刃”上,通过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上集中运用一定的审计资源,来提高审计质量,求得实效。
2.3 可行性原则
尽管经济效益审计理想的境界是对被审计单位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但是这只是审计机关要达到的目标。事实上经济效益审计的覆盖面和可操作程度都会受到限制,所以考虑可行性问题,把可能与需要结合起来非常重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必须从经济效益审计的现实条件出发,使经济效益审计能够顺利实施。对于一些有用而目前审计又有困难的项目,则要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创造必要的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2.4 建设性原则
在经济效益审计中贯彻建议性原则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遵循谨慎性原则;二是审计建议应建立在事实清楚、分析透彻的基础上;三是审计建议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具有政策上的可操作性,并且符合国家和国家的产业政策。
3 不断经验,加强对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
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在我国仍然很欠缺,这已成为制约经济效益审计实践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加强对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已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必须狠下工夫,从的、现实的角度对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进行立体的研究。在当前经济效益审计研究领域下,下列几个问题与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紧密相关,必须重点研究并加以解决。
3.1 尽快构建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框架
到目前为止,审计理论界尚未构建出一套经济效益审计自身的所独有的完整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框架中除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之外,还应该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理论。经济效益审计基础理论是研究经济效益审计性的理论,这种理论的客观性最强,一般不受时间限制或限制很少,研究结果表现为一套概念、目标、原则、惯例与方法等,对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不具有人为的强制性;经济效益审计应用理论是研究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一些具体性问题的理论,这种理论的客观性比较强,受时间的限制大,研究结果往往表现为具体的措施、政策或建议,对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以及时的规范;经济效益审计发展理论是研究经济效益审计的全局性、方针性和方向性问题的理论,这种理论的主观性比较强,时间跨度比较大,它是综合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应用理论,对未来提出比较明确的构想,研究成果表现为长期的重大行动方案。
3.2 明确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
要讨论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首先应讨论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否具有独立性。之所以有人对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产生怀疑,就是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不能明确把握,只是在管理或审计的概念下理解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对象,而没有把对学科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进步的认识上升到对审计创新的高度,并在这个高度上去开发和建立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对象。相反的是,在此同时,甚至有人有意避开对研究对象的讨论,而只把经济效益审计当作一门技术课和方法课来讨论,或者盲目追随其他领域的理论,试图用其他领域的理论成果来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学科地位,显然不利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从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内容来看,它完全冲破了传统审计条条框框的束缚,广泛吸收了行为学科、管科、数学和系统理论等理论的基础理论,并将人类所有的先进成果都创造性地在审计工作中使用,形成一门新兴的多学科的交叉学科。该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许多密切的必然联系,但这并不影响经济效益审计学科的独立性,它本身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只是有待进一步完善。
3.3 重视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方法
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方法是我们把握经济效益审计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正确的认识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方法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而思维方法是经济效益审计研究方法的核心。经济效益审计研究的思维方法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方法论;第二层次是基本方法;第三层次是具体方法。
3.4 强化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
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既是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经济效益审计实践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具有极广大的空间和深度,是财务审计所难以比拟的。关注经济效益审计实践,根据其研究对象的具体性和特殊性,研究任务和目标的针对性等特点来界定经济效益审计应用研究的内容,运用实验研究、创造性的实务研究及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对经济效益审计改革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注解和运用经济效益审计理论,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尽管我们已经引入了很多诸如技术、财务分析等经济效益审计工具,但由于缺乏对这些工具差异与互补关系的理论认识,致使实践中在具体运用这些工具时缺乏系统性,从而不利于经济效益审计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必须整合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体系,以期发挥经济审计的作用。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审计同其他事物一样,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机遇,我们一定要摒弃一些不好的习惯,改进经济效益审计研究方法方式,积极倡导科学精神,着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大力提倡开展调查研究,切实鼓励思想创新。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才能在富有前瞻性、多视角、全方位、宽领域的理论研究的推动下,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