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综述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是指区域创新体系构成要素的组合形式或关系模式(林迎星,2006)。?
Erkko Autio(1998)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有两个子系统构成,即知识应用和利用子系统和知识产生和扩散子系统。Cooke等(2000)指出,任何起作用的区域创新体系有两个子系统:知识应用与开采子系统和知识生产与扩散子系统。Andersson等(2002)认为集群在RIS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以集群为中心的RIS结构图。此外,从实证分析角度,学者们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从国内研究看,由于各地的优势特色和创新制约因素不同,各学者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对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子系统的提法也不同。如王丽丽(2000)认为RIS主要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体系。潘德均(2001)认为RIS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创新技术扩散系统等三个主体系统和创新人才培育系统、政策与管理系统、社会支撑服务系统等三个支撑系统。黄鲁成(2002)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RIS由组织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政策创新系统、运行创新系统、基础条件创新系统五个方面构成。张斌等(2004)指出,RIS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陈琪、徐东(2007)认为RIS主要包括六个子系统,即投融资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政府调控系统、知识技术流转系统、知识与技术应用转化系统。?
4 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是指区域创新系统内部创新活动各主体之间及其与创新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原理(林迎星,2006)。?
Cooke(1998)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企业及其他机构经由以根植性为特征的制度环境系统地从事交互学习的地方。这里,他引入了三个重要的概念:“交互学习(interactive learning)”、“根植性(embeddedness)”和“制度环境(institutional milieu)”。Doloreux(2002)将“内部机制”描述为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的基本动力(principal internal dynamics),认为正是这些基本动力解释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效率和成功。他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内部机制有四个:互动学习(interactive learning)、知识生产(knowledge production)、邻近性(proximity)和社会根植性(social embeddedness)。?
冯之浚(1999)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我国区域创新的国情,认为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利益驱动机制;学习培训机制;决策信息机制;竞争协作机制。张敦富(2000)等人也持类似观点,认为创新主体、研发、融资、中介、管理等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是依照内在的利益机制和外部的竞争压力机制,相互依存、相互约束、相互作用。其中基本的机制包括:利益驱动机制、决策信息机制、竞争协作机制、学习培训机制。李虹(2004)认为,研究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应从微观创新机制入手,着重分析区域创新的动力,进而研究创新在区域中的扩散机理,目的是希望通过人为的干预和调控,提高区域创新的整体效率。区域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交织着多种动力,区域创新行为的产生是外部动力(市场需求、区域竞争、国家创新引导等)和内部动力(企业利润、区域创新瓶颈、地方政府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陈广胜等(2006)认为,区域创新体系运行机制应包括:交互学习机制、知识创造机制、空间聚集机制、社会网络机制。?
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是区域创新体系最主要的方面,也是区域创新体系区别于其他体系的本质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讲,区域创新体系的内部运行机制描述了区域创新体系内部动态性的原则,而这种动态性说明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效率和成功的源泉。因此,区域创新政策主要是要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内部运行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上一篇:试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述评
下一篇: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