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分工与经济绩效——劳动分工理论的演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宋县委 玄立平 时间:2013-02-14
  总之,对于分工问题,杨格的结论是:“首先,通过观察个别产业和个别企业的规模变化效应,是弄不清楚报酬递增机制的,因为产业的不断分工和专业化是报酬递增得以实现过程中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必须把产业经营看作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次,报酬递增取决于劳动分工的发展,现代形式的劳动分工的主要经济,是以迂回或间接方式使用劳动所取得的经济。接着,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就存在于上述条件中,人们除了从获取新知识取得进步外,也有取得这种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不论他们所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或非经济的利益(杨格:《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
  四、劳动分工水平的演进——杨小凯对分工理论的模型化分析
  杨小凯继承并发展了斯密和杨格的分工思想,将消费者——生产者、专业化和交易费用结合起来,并用专业化经济与分工所需的合作可靠性之间的两难冲突重新解释了许多微观、宏观经济现象。
  杨小凯认为,交易费用对分工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交易费用越低,分工水平就越高,反之,则分工水平越低。而交易费用有可以分为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前者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的那些费用,它不是由于经济决策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经济扭曲的结果,因而外生交易费用对经济主体的决策不会产生超预期的影响;而后者则是由于机会主义行为,比如欺骗、道德风险等而产生的交易费用,这显然与有形的外生交易费用不同。不管内生交易费用还是外生交易费用对分工水平和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如上所述,如果交易费用是外生的,劳动分工则是外生演进的;而所谓分工的内生演进是指一种动态机制在外生交易费用既定的情况下分工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自发演进,这个自发演进并不是一种物理或机械的过程,而是每个自利的人动态最优决策交互作用后而产生的一种所有人都不得不接受的后果。在分工的演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两难冲突是,分工所产生的加速学习的动态效果与交易费用的冲突。在全能的经济中人们把有限的时间分配到许多经济活动中,由于用在每种活动上的时间所限,个人知识的积累十分缓慢;况且每个人都重复着每个人的活动,社会知识的积累也是十分缓慢。如果每个人专于一职,则熟能生巧,个人短时间内就能积累显著知识;况且从总体的角度看又避免了社会大量的重复学习,社会知识的积累也显著增加。但这一过程会增加专业化分工后的交易费用。因而,杨小凯总结出分工自发演进的过程是:“在初始阶段,人们对各种生产活动都没有经验,所以生产率很低,因此他们付不起交易费用,只好选择自给自足。在自给自足生产中,每个人慢慢在每种活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生产率就慢慢改进,使得他能负担得起一点交易费用,于是选择较高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市场自由择业和自由价格机制,这些自利决策的交互作用会使整个社会的分工水平提高,市场也就因此出现。由于升高的专业化水平反过来加速了经验积累和技能改进,使生产率进一步上升,此时每个人在权衡专业化将来的报酬和当前增加的交易费用后,认为可以支付更多交易费用,因此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加专业化水平。这样,良性循环过程就会出现。这个过程使分工演进越来越快,产生所谓经济起飞现象。当分工演进的潜力因人口规模或与制度有关的交易条件的限制而耗尽时,分工演进减缓或停止,学习过程不再被分工演进所加速,所以社会进入减速经济增长阶段,人均实际增长率下降(杨小凯等:《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P169;)。”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8.
  [3]杨格.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J].英国科学促进协会F分部主席的就职演说,1928.
  [4]杨小凯.经济学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5]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李涛.劳动分工与经济增长——杨小凯的增长模型评介[J].技术经济研究,1996,(8).
  [7]朱勇.分工与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1998,(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