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三产业对传统经济学的发展及其与价值之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第三产业门类众多、包含广泛。其中既有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如科技、金融、贸易、交通运输、通讯等;也有为生活服务的部门,如饮食、美容、修理、客运、私人保险等;还包括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如教育、文体、生保健、媒体、社会保障等;又包括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如困家机构、家机器、公共事业等。因此,不能笼而统之地说第三产业是价值创造的丰体,那就等于说一国可以通过机构臃肿、行政队伍庞大来脱贫致富,或者说,人类可以靠一味发展军事来推进文叫进步的步伐;也不能说,第二三产业不创造价值,为这无法解释为什么所谓发达国家正是第三产业在其国经济中各项指标均占绝对比重的家。事实是,第产业中有的部门是价值创造的主体,而有的部门则仅仅是参了价值的分配。
三、第三产业与商品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以商品为载体的人类抽象劳动的结果这也就是判断是否产生或存在价值的尺度,即只要以人类劳动的耗费为实体,只要其劳动的结果是以交换为目的,那么,其劳动产品中就包含价值,或者说,其劳动就足创造价值的劳动。第三产业中的前三个层次,都是人们以各自独有的技能、经验和力量,耗费他们的、甚至足更大的脑力和体力,有目的地生产经营更多的有益于社会的劳动成果。可见,价值的存在是客观的,不管这些劳动成果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中间产品还是用于最终消费,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是以交换为目的,都是以各自使用价值的转让以获取更大价值为其投资动机。他们参与交换活动同样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价值作用的存在就是必然的,作为与其他行业劳动者相交换劳动的共同尺度。价值量的多少同样是由该行业耗费劳动的多少决定的,脑力劳动耗费越多,其价值量也就越大。而其价值量的实现程度则取决于该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制约度,或换句话说,取决于其他行业对该行业的依赖程度和该行业产品的现实效用。如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能为应用者带来效益;教育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使劳动效率提高;医生做一次成功的手术挽救一个生命;运输、通讯设施对信息传递、资源流动的作用;高难度的竞技运动以及歌手美妙的歌喉;等等,无不以其特殊的使用价值表明其价值的存在和意义。第三产业以其资本、技术实力和独有的功能与作用,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大、社会财富更加丰富。传统产业对第一产业的依赖越强、对其技术、服务成果的需求越大,第三产业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价值实现也就越允分;反之,没有传统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依赖,没有第三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劳动交换,第三产业的价值耗费也就毫无意义。所以,分工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而以政府、公共服务为标志的部门,尽管也要耗费大量的人类劳动,但是由于其与国家的政治职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劳动成果不以商品形式存在,劳动耗费不以盈利为日的,因而,该行业无所谓价值的形成与创造,更淡不上价值作为统一社会尺度的社会意义,如为了管理目家而设立的管理机构,为了国家安全而发展军队、警察等。
如果说,在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社会中。人类拥有一片土地、一宗简陋的工具即可获得所需、维持生存的话;那么,建立在广泛分工基础上的现代经济,没有与传统农业、工业相对应的第三产业的技术、服务支持则寸步难行。发达国家凭借其积极的市场意识,雄厚的资本、技术实力,顺利地将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其廉价的劳务、原材料等资源发展基础工业,而自己在境内可以专注发展主导性的、建没性的第三产业,同时,又通过产业、技术链,间接控制和占有了发展中同家的资源和剩余财富。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准最先拥有了知识和智慧,最先发展了主导性产业,谁就能最先主动地控制和占有人类共有的有限资源。这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的启迪意义是沉重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