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弱势群体关怀视角认识劳动价值理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广亮 时间:2013-02-14
  [论文关键词]弱势群体;关怀;劳动价值理论
  [论文摘要]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是社会关怀的最根本体现,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社会关怀的理论。本文以弱势群体关怀为视角,审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认为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是弱势群体关怀的保证。

  在一个正常社会。一般都有弱势群体的存在,其成员一般多为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的人群。但是,当前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问题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其根源分析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弱势群体的“弱”,不仅弱在经济上,而且弱在政治和文化上,即权利的缺失和精神生活的贫乏。从现象上讲,社会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生存弱势。指基本生活能力较弱,如收入较低、生活困难,社会资源短缺;发展弱势,指创造财富、积聚财富能力较弱,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缺乏相应发展潜能的人群。从本质上讲,社会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的成因主要是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性别等。社会性弱势群体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或无业、受歧视或排斥等。从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开始,社会和经济急速转型,我国社会各阶层迅速分化,一些阶层由于拥有某种优势或权力,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相对增加,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相对上升,成为“强势群体”;另一些阶层由于不具备这种优势或权力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创造财富、积聚财富的能力较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都比较差,在社会地位、各种权益维护方面处境不利而成为弱势群体。特别指出。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理应是国家政治基础的主要阶层,因为体制的变更、社会的转型和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成了改革和发展中的弱势群体。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长期依靠的基本阶级或阶层被弱势化了,有些已经沦为弱势群体,或者说,被甩人弱势群体,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遏制和根本改善的话,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就将受到质疑。我们从小就受到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道德教育,但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人民和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一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却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残酷的现实令“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教育遭遇了空前的道德尴尬。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存在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明显违背了现代社会公正原则——平等自由、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内涵。
  二、社会关怀的解读
  关怀是关注、关照、关心的意思。社会要对弱势群体施行伦理关怀,对社会大家庭中那些需要关怀(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人进行物质、精神上的道德关心和热情扶助。扶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最好的扶助就是制度扶助。社会关怀实质是对人的关怀,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离开了人,社会就不成为社会。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社会由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阶层(阶级)、不同的界别相联系组成共同体。而他们之中最需要关怀的是弱势群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告诫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时时刻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目的是化解和消除各种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因素,尤其是城乡、地区的不平衡和分配不公等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避免‘不和谐社会’的出现”,如:“两极分化不是和谐社会”、“腐败横行不是和谐社会”、“人民群众不能共享改革成果不是和谐社会”等.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三、坚持劳动价值理论是弱势群体关怀的立脚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社会关怀的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尊重和保护劳动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曾经将劳动赞喻为“社会的太阳”。他说:“只要社会还没有围绕劳动这个太阳运转,它就绝不可能达到均衡。”马克思的这个经典比喻,高度概括了劳动在整个人类社会的重要地位,揭示了要尊重和保护人类劳动的最根本原因。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用具等物质资料。为了获得这些生存资料,就必须进行劳动。在生存的前提下,才能去享受和发展,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马克思还曾经说过,“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口它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了人类文明和文化,还创造了人类历史。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