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唯物史观是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异化劳动理论虽然包含有丰富的唯物史观思想,但我们不能说马克思到此就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这时还尚未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异化劳动理论还带着浓厚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色彩,是不成熟的社会历史观理论。异化劳动理论以承认有一个理想化的不变的共同的“人的本质”为前提,并把这种“人的本质”作为衡量社会制度进步与否的标准,因此,它所揭露的矛盾并不是社会制度本身的矛盾,而是“人的本质”与不符合“人的本质”之间的矛盾;它所揭露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性矛盾,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矛盾,而是“人的本质”同不符合“人的本质”,使“人的本质”畸形化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矛盾。在《手稿》中,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与其说是用经济学的论据论证,还不如说是用“人的本质”与不符合“人的本质”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论证的。但是由于马克思当时还只是初步研究政治经济学,因而还没有完全以“经济事实”本身来说明经济范畴。随着马克思科学的唯物史观认识方法的确立,马克思的科学的经济学观点逐步形成。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全面形成唯物史观的阶段。这个时期,由于把实践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因而找到了建立唯物史观体系的基础——生产劳动。1845年3月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就拟定了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纲领性意见。在《提纲》中,马克思揭露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指出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的认识根源在于不懂得社会实践的意义,阐明了社会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批判了费尔巴哈对宗教和人的本质的错误认识,从而和费尔巴哈划清了界限,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社会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灵魂。马克思批判地指出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马克思第一次把社会和人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揭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指出:“社会生活从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物质生产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生活即社会存在的基础,离开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就无所谓社会和社会生活。因此,社会生产中的一切现象,只有从社会实践中去把握,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正是实践观点的提出,使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立足于人类社会,从现实和历史发展的社会化了的人类出发,全面地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这一规律的立脚点就深深地扎根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中。
上一篇:浅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50年
下一篇:技术视角下的自主创新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