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科技领域,首先应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明确科学发展观与科技创新的关系。1 科学发展观是科技创新的指导方针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而且要从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各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来确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1.1 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去,由于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的不完善,使大批科技人才外流,有人说“在硅谷,没有美国人的公司并不希奇,而没有中国人的公司却十分罕见。”由此可见,我国人才外流的严重程度。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依靠人才,尊重人才,发展人才,最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科技创新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科技创新为了人、服务人、依靠人的观念:为了人,就是科学研究的内容、手段、方法、目的要以努力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为目标;服务人,就是要努力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分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依靠人,就是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建立起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激励机制,构建有助于科技人员实现潜能并且生产知识的制度和文化环境。1.2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内在地要求科技创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这种相互协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强调科技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的科技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内部也存在着不少不协调甚至是矛盾的问题,诸如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机构设置不合理、科技评价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我们应该辩证地分析,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探索建立和完善以科研团队和课题组为核心的内部组织管理模式和合作模式,解决科技事业内部存在的不协调,实现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良好发展,真正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协调发展还要协调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自主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三是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地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决不是排斥技术引进,而
是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3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根据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有关
报告,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损及
未来世界满足其需要之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
种发展理念,它要求建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统
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科技创新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可持续
的科技创新观。首先要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一
种新的科技模式,综合考虑技术对环境和社会、生态
带来的正负效应;其次,要明确进一步科技创新的方
向和领域;第三,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
许多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建立一套行
之有效的法律体系。
科技创新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就要求科技的发
展既要满足于当前需要,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
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科研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促
进科技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厚
积薄发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实现科技创新的可
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建立和培育一种能够促进学术
自主发展的学术传统,并建立起能够传承和发展这
一传统的制度框架,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
学术能力和发展后劲。
1.4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新科技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十七 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 此,科技创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同步共进,互相 促进的:一方面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技产 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和基本 保证;另一方面发展科技事业要依据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目标和需要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要根据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制定、确立和调整科技发展 的规划、目标和措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 支撑。
科技创新必须要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全面 发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正如“学”与 “术”的关系,对这两个方面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必 须把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作为一个统一整体通盘考 虑、统筹运作,必须注意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之间的 相互匹配和协调,保持科学大系统的整体优化与综 合平衡。2 科技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支撑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也好,优化经济结构也好,做到“五个统筹”也好,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也好,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1 科技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人类之所以需要科技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科技可以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
首先,科技创新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秦汉时代由于农业技术领先,促进农业经济大发展;而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这一科技创新的成果改变了整个世界;爱迪生的发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电力技术革命,也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因此科技创新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初期,一些发达国家科技对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从最初的仅占10%~15%上升到90年代的85%以上。
其次,科技创新有助于开拓和利用资源。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创造l美元的GNP.其能耗相当于德国的4. 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 65倍。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保证。
第三,科技创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人类所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搭上了生态环境的烙印,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科技创新可以为人类协调与环境的关系,提供战略思想和技术条件等方面的保障。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经济,为经济的增长提供有力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