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提要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作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控者,要靠货币政策,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一般情况下,不管哪种货币政策工具,都要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指标。但是,中国的利率机制并没有放开,完全是由央行的基准利率执行的。所以,研究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各项指标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可以通过上调存贷款基准金利率来收缩流动性;反之亦然。本文从利率与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经济;流动性;影响
引言
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在2010年12月CPI较上年同期上涨4.6%,虽然脱离了11月创下的28个月高位,但仍是居高不下,2011年2月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调节飙升的物价,稳定经济。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本课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利率的分类及调整
本文讲的“利率”即“利息率”,是相对数。利息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
(一)利率的分类。利率按照确定方式不同,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在不同国家,该利率内容不完全相同。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利率标准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张程度所确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往往在利率体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基准利率是法定利率的一种,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可以说,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本文所说的利率指的是官方利率里面的基准利率,且是名义利率,没有把通货膨胀率剔除掉。在我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在西方,一般是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英国是把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是指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二)我国的利率调整。我国从2002年2月21日的1年期存贷款基准金利率调整如图1所示。(图1)存款基准金利率从2002年2月21日的1.98%上调到2007年12月21日的4.14%,除了2006年4月28日调动幅度为0外,共计8次以0.27%的增幅上调;相应的贷款基准金利率从2002年2月21日的5.31%上调到2007年12月21日的7.47%,6次以0.27%的增幅上调,3次以0.18%的增幅上调,此时期内,共计上调利率9次。存款基准金利率从2007年12月21日的4.14%到2008年12月23日的2.25%,除了2008年9月16日的调息幅度为0和2008年11月27日下调幅度为1.08%外,3次下调幅度为0.27%;相应的贷款基准金利率从2007年12月21日的7.47%到2008年12月23日的5.31%%,除了2008年11月27日下调幅度为1.08%外,4次下调幅度为0.27%,此时期内,共计下调利率5次。存款基准金利率从2008年12月23日的2.25%到2011年2月9日的3.00%,共计3次上调,上调幅度均为0.25%;相同的时间点上,贷款基准金利率从5.31%共计3次上调到6.06%,上调幅度也均为0.25%。
二、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实行利率管制还是推行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利率水平应该保持在何种区间内,是应该上升还是下降,是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而考虑到利率与其他经济指标相关性的强弱以及指标的重要性与否,本文选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利率与汇率。利率水平对外汇汇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某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入该种货币;反之,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该种货币的收益便会减少,该种货币的吸引力也就减弱。因此,可以说“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进而容易出现套汇。当一个国家收缩信贷时,利率会上升,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利率差异,将引起大量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移动,资本一般总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在该种情况下,资金通过多种渠道:比如在实施资本项目管制的国家,资金通过地下钱庄、虚假贸易或合法的投资资金流入等流入该国,即通常所说的“国际热钱流入”,而本国资金流出减少,导致国际市场上抢购这种货币;同时,资本账户收支得到改善,本国货币汇价得到提高,本国货币升值;反之,如果一国松动信贷时,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则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出,外国资本流入减少,资本账户收支恶化,同时外汇交易市场上就会抛售这种货币,引起汇率下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大大超过国际贸易额,利率差异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比过去更为重要。
如今,一些主要经济体为刺激本国经济复苏,在低利率水平上实施刺激政策,大量投放流动性,因此大量套利资金可能会进一步流入我国国内,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大。比如,美国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多次调低利率,从2007年8月的5.25%,调至现在的接近于0的水平,已没有再向下调的空间。为刺激美国的经济增长,美联储于2010年11月3日,宣布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所有货币都因此而“被升值”,美元持续贬值。日元升至30年高位;澳元对美元接近1∶1的平价水平,也达到了开始浮动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此背景下,对于我国来说,加息,人民币会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考虑到目前我国的情况,人民币小幅升值,虽然会对出口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也会给他们带来转型的机遇,促使他们转变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转变。而且若通胀情况不是特别严重的话,每次加息幅度不易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