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关键词:发展;民营经济;经济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化改革的方向,将是全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各种垄断行业,只有民营经济活了,中国的经济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五年,“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的发展并不很顺利,一度存在“国进民退”的担忧,诸多民营企业家在观望。因此,必须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从战略的高度提升民营经济的地位,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一、继续深化经济改革,力发展民营企业
1.强化市场规划和布局,推动产业聚集和产业升级。中国民营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也有少部分发展成为大型企业,但毕竟数量有限,有待进一步发展。市、区县经济都要高度关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关系偏弱的现象。鼓励本地中小企业与国内外企业配套协作。通过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资金和进行管理技术培训等发展中小企业,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参股,建立以资本联结为纽带的配套合作关系。通过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使那些“小、散、多”的民营企业逐渐联合起来,在一定区域相对集中,生产同类产品或系列产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簇群经济和区域产业链。
要把加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能够同农村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的产业,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连片开发、统一经营,建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生产、加工基地。一是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增强园区对民营经济的吸纳力。近年来,许多地方以工业化为核心,依托园区办工业,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业园区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水平,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强力支撑。要完善优惠政策与服务措施,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民营经济的集聚区。二是坚定不移地招商引资,发挥大项目对民营经济的带动力。当前,一些地方的民营企业在前期投资后,没有持续的投资能力,严重制约着自身的再发展。主攻招商引资,靠大联大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大势所趋。三是积极实施产业对接,利用好经济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找准区域分工的产业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全方位承接沿海发达地区梯度转移过程中,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不断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
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质量。目前,一批民营企业已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经过“发财”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成长能力。但随着市场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企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切实转变顾此失彼的单向发展模式,深刻把握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方法。要统筹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敏锐把握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趋势,主动选择加入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产业集群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的核心区块内,成为相关产业链条中的一环,以此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实现品牌效应、市场信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能够共享的纵向集群化发展。
增强民营经济市场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提升民营经济质量,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培植龙头企业。发展一个龙头企业,就会兴起一个产业,带活一方经济。应完善政策措施,落实扶持计划,重点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大户,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广大中、小户发展。二是组建集团公司。组建集团公司,以规模经营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分工与协作,加速品牌聚集和资本聚集,形成具有更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三是成立行业协会。一个行业协会实际就是一个产业群,可以搞活当地农副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适时成立行业协会,就能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系,共闯市场,增强整体市场竞争力。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国民营企业正以填补市场空白、迅速扩张为主要内容的“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但是民营企业要经久不衰、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向高新技术进军,实现民营经济产业的升级换代,并以此作为民营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突破口。要抓住机遇,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压缩过剩的一般产品生产能力,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使传统产业得到提升和振兴。要抓住主业大力开展民营企业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壮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培养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强强联合,培育若干拥有名优产品、先进技术、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企业自身要重视技术改造工作,把技术创新列入企业发展计划,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1.明晰企业产权制度,实行产权多元化。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与国有、集体企业相比,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产权清晰,也正是凭借这一优势,使得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呈现出无可比拟的活力。但是,产权清晰并不等于资本结构的集中单一,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的一些民营企业却还是固守单一的私人所有制,这必将限制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企业如果长期处于家族持股状态,即不愿意外界参股,也不打算走产权多元化的道路,企业的发展主要靠自身的积累和原有股东的再投入,融资渠道不畅势必限制企业的发展渠道。民营企业必须把眼光放长远些,胸怀放豁达些,要敢于创新产权这一核心制度,敢于引进资本,善于让度股份,逐步把企业推向股份化、社会化、公众化。也就是说,民营经济要想发展壮大、长治久安,必须突破家族独家投资的封闭性,实行产权多元化、开放化的混合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能够使产权私有和公有的优点更优,弱点更弱,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升的所有制形式,能够形成长久的经济增长动力,具有其他所有制经济不可替代的作用。
2.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不仅要追求经济规模的扩张,更要追求企业内涵的发展。针对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问题,必须走管理创新之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积极引进适合本企业的高效、开放的科学管理模式,改变单一的家族式管理,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内部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要按照公司法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经营、敢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确立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规范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奖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民营企业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民营企业老板们应从独裁式、家族式的管理向民主管理,聘任优秀经营者管理企业过渡;要能够信任优秀管理者,大胆地放权,以便自己从琐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企业重大管理项目;要吸取一些优秀民营、“三资”企业的管理经验,还要勇于吸收国企的一些管理精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创建先进科学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还要能够慷慨奖励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管理者和科技人员,使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以管理方式改革创新带动体制完善。
3.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和能力。民营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企业家不是职务而是一种素质,要做好企业首先要做好人,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品和宽广的胸怀,有德者才得人才得财富,企业经营管理者唯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发挥企业领军人的作用。政府要把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提高企业家素质的各种制度,做到有领导分管、有组织机构、有培养规划、有扶持政策、有财政支持、有联系和表彰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家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