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腾笼换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宫赵辉 时间:2013-02-14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大国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面临改善民生、提高福利,加之高房价、通货膨胀预期、经济转型等诸多矛盾亟待解决。文章就防止通货膨胀,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实现收入合理分配,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CPI;经济转型
  
  一、引言
  过去的2010年,对于中国来说,必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经过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全年GDP超过5万亿美元,税收收入超过8万亿,双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举世瞩目,堪称经济奇迹。与国外媒体热议不同,国内官方表态比较低调,网民也是众说纷纭。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面临改善民生、提高福利,加之高房价,通货膨胀预期,经济转型等诸多矛盾亟待解决。媒体越来越成熟,人们越来越理智;政府多次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征求意见,研究对策;专家、学者、民众献计献策。当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通货膨胀,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实现收入合理分配。文章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纵观2010年全球经济,西方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美日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危机阴云不散,西欧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希腊、爱尔兰、西班牙债务危机此起彼伏,中国经济这边风景独好。经济增长高歌猛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面临许多的矛盾和困顿。上半年还担心经济二次探底,下半年又面临通货膨胀预期;出口刚刚摆脱金融危机阴影,人民币又面临升值压力;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居民面临贫富差距拉大;国家投资拉动经济效果明显,居民消费严重不足;外向型经济面临转型,产能过剩行业面临调整。政策调整面临两难,一是国内通胀压力不断显现,国际“二次宽松”、国内“货币超发”成为2010年的关键词。二是如果不“紧缩”货币,可能会助推通胀;收得太快太急,经济减速的预期将强化,消费与投资等经济活动可能会逐步趋冷,从而令中国经济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怎么办?笔者认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在发展中解决。首先是压通胀,保民生增长。其次是腾笼换鸟,经济转型。
  二、压通胀,保民生增长
  2010年10月、11月,CPI连续突破4%、5%两道大关,超过全年预定的3%指标,经济发展进入通货膨胀快车道。众所周知,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从CPI指数来看,现在还属于温和型通货膨胀,本不应该大惊小怪。但它出现的时点不对,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改革发展处于“激流区”。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次通货膨胀先从产业资本溢出,漫延到股市、房市。在股市短暂停留,汇流到房市,推动房价上涨,受房地产调控影响,部分获益资金外流,奔向农产品这一CPI敏感区域,引起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通货膨胀预期。目前的通货膨胀本质上也是由货币超发引起的,但它不是均匀地流向各个行业,触发各种商品的物价同时等幅度地全面上涨,而是先流入股市、能源业、房地产行业,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以下是这次通货膨胀的行动路线图:2005年以来,由于出口退税率下降、工资、土地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两税合一”后企业税负增加等原因,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加工业开始不景气,以温州为例,“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10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而在这100家中,也只有30余家的企业老板在专心经营,目前游资估计在8000亿元左右,一些企业,已经把重心转移到其他行业,如股市、房地产、矿产以及第三产业”。
  如果说这些货币还不足以推动物价上涨,再来看另一组数据。1978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长了93倍,而广义货币量(M2)增长了705倍,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69.64万亿元,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为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近42.774万亿元。今日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货币大国,以广义货币总量计算,2009年7月中国超越了美国成为单一国家货币量最多的国家,2010年7月中国的货币量又超越欧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货币第一大国。
  这么多的货币是怎么出笼的?除了经济快速增长因素外,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贸易收支不平衡,累计了2.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这需要投放19.5万亿人民币进行对冲。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是出口、投资、消费。以前是靠出口拉动,还有对GDP的盲目崇拜,外汇储备增加了,GDP就增加了。为扩大出口,中国近两年,每年10万亿元人民币的物质流向国外,却人民币留在了国内,货物少了,钱多了,人民币开始对内贬值。另外,为了赚取外汇,增加GDP,仅2009年出口退税金额高达6000多亿人民币,降低出口商品价格,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出现国人到国外去“扫货”的原因了。国外消费者满意了,国外政府不高兴了,他们认为巨额外汇储备,影响了他们本国就业,要求人民币升值。目前人民币大概升值了20%,由于中国实行外汇管制措施,其结果就是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再加上国外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等资产提价,又产生了输入性通货膨胀,三者共同影响,货币泛滥,通货膨胀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说,现在还没有感觉那么明显,主要是房市、股市、“铁、公、基”、居民储蓄“四个大水库”起了“防洪”作用,但他们真的像三峡大坝“万年不倒吗”?从产业资本转移出来的资金、游资、热钱会那么本分吗?2010年,中央房地产调控措施出台,由于房市前景不明朗。部分房市、股市溢出资本及热钱蠢蠢欲动,他们已经把魔掌伸向了农产品。“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棉花掌”就是信号。CPI走高告诉我们“有熊出动”,都是房控“惹的祸”?那也不全对,房市不调控,高房价终究有一天会传递的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导致成本上升,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就像汽油涨价,高速公路收费,土地涨价、煤电涨价会推高物价一样。只不过,高房价推高的幅度会更大、破坏力更强。如果任由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物价上涨,居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到银行取钱,抢购商品,居民储蓄这个30万亿元的大水库就危险了。因此,政府应该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稳妥地加大货币回笼速度,控制货币发行量;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适当放慢“铁、公、基”需求,压缩过剩产能;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出口政策,扩大进口,减少外汇储备,平衡贸易收支;实行工资倍增计划,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水平,这是解决通货膨胀的根本措施,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以调整、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民生改善,实现共同富裕。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