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教育水平关系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再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B0+B1×I+B2×G+B3×H+u。用E views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2.4 结论分析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来看,模型拟合程度很高。调整的R2=0.998901,接近于1,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很好,即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高。从对回归系数的整体检验来看,F检验的P值为0.000000,远小于5%,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5%,分子自由度为3,分母自由度为n-3-1=14的情况下,方程的总体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再来看对变量的显著性检验,计算所有的(包括B1、B2和B3)t检验的P值也远小于5%,拒绝零假设,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5%,自由度为n-3-1=14的情况下,三个解释变量都通过了变量显著性检验,即影响显著。斜率项B2的值为1.096636,表示在1989—2006年,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数以及本科学历的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以1978年为不变价计算的全国城镇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元,人均消费支出就会增加1.096636元;斜率项B3的值为0.632971,表示在1989—2006年,以1978年为不变价计算的全国城镇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及本科学历的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数每增加一千人,全国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就会增加0.632971元;斜率项B4的值为-0.042503,表示在1989—2006年,以1978年为不变价计算的全国城镇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及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数每增加一千人,全国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就会减少0.042503元。
但是,注意到B1=1.096636>1,也就是说,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即收入每增加一元,消费增加的数值大于一元,这不符合一般经济规律。笔者认为原因有二,第一,由于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人们不必再用储蓄养老,所以消费水平提高;第二,人们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对消费进行跨时期调整。同时,注意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对消费的影响为正,而本科教育水平的影响却为负。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教育水平越高,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越大。
2.5 检验方程是否违背了古典线性回归假设
下面检验是否违背了古典线性回归假设。
2.5.1 序列相关性检验
D.W.值为1.268477,查表可知,显著水平5%下,样本个数n=18,k=3时,dL=0.80,dU=1.26,则1.26<d=1.268477<4-1.26=2.74,认为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2.5.2 异方差性检验
用Eviews进行怀特异方差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于P值为0.445314,大于5%,因此在显著水平5%下,接受零假设“同方差性”。
2.5.3 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方程属于多个解释变量的模型,采用综合统计检验法检验。由于回归出的方程的斜率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的检验,且以调整后的R2值代表的拟合优度也非常高,所以可以得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结论。
经过对自相关、异方差、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可知此回归没有违背古典假设。
3 启 示
通过模型的构建,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与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关系,受教育水平越高,收入就越高。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的投入,使得每个人都有受到教育的机会,否则,教育上的不平等,势必进一步导致收入的不平等。而不平等收入会带来家庭教育投资水平差距的扩大,形成教育投资与收入水平间的恶性循环。要解决贫困家庭孩子无力上学的问题,就要加强宣传教育,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让全社会正确认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增强劳动技能的培训来提高低收入家庭成员的劳动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以及工资水平,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从回归方程的系数符号来看,在国内进修(读研)对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具有正面的影响,而出国留学则对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具有负面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毕业去向的时候应可以更多地考虑在国内读研而并不一定出国留学。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下一篇:利用现代物流新理论发展军事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