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摘要: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是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相应的国际环境。继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命题后,******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在率团出访及一些重大的多边外交场合,多次讲到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并从基础、核心、途径、亮点、主力军的多个角度,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阐述和分析。他的论述是对“中国威胁论”舆论的最好回应,昭示了中国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是新形势下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的新发展,是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关系
  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命题的含义
  所谓国际秩序是指某一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国际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在某种利益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而确立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秩序实际上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外部环境。在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下,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凭借其军事、经济、科技实力垄断国际事务,侵略、压迫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长期以来,第三世界国家强烈要求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然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还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局势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及时提出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命题。******同志走上中央领导岗位后,在各种场合论述国际关系问题时,也多次重申这个观点。
  在1995年10月下旬,******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讲话,全面阐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他指出:“半个世纪的经验和教训,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向我们提出庄严而迫切的要求。我们要创造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我们要恪守以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准则……我们要建立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我们要造成自主选择、求同存异的国际和谐局面……这些全球性问题的逐步解决,不仅要靠各国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国际上的相互配合和密切合作。”[1]
  在2002年4月,******在出访德国时发表的演讲中指出:“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在以下方面共同作出努力: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1]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中国在国际社会应发挥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他针对当前国际关系的现状,从维护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等方面论述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为各国正确处理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关系提出积极的建议,他倡导的一些原则,既有以往实行而又行之有效的,也有新提出并已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这些论述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和谐世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命题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世界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同一时代的各个国家在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上不可能是一致的,处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这是确保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前提和建立正常的国际关系的基础。关于这个问题,******有过多次论述。
  1991年5月中旬,******率团访问苏联时,在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举行的欢迎宴会讲话中说“这种新秩序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因为这些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1]
  1999年3月下旬,******出访欧洲,在瑞士工商界人士集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变化了的世界,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国际新秩序……产生于五十年代的着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它确立半个世纪以来,日益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不仅是亚非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主权独立的有力武器,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和合作的行为准则,也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提供理论依据。作为国际法原则之一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核心是尊重各国人民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不仅因为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是处于强势的发达国家制定的,它运转了多年,早已根深蒂固、约定俗成,还因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既有道义层面的抽象原则,又有具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在这众多的要件中,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呢?1991年10月,******在接受美国《华盛顿时报》原主编采访时说:“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核心是尊重各国人民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国情千差万别……试图用某种单一的模式来套住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不现实的、有害的,甚至是危险的。”[1]
  1995年10月下旬,******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讲话中说:“根据本国国情和自己的意愿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是各国人民的主权,别人无权干涉。”[1]
  1999年11月初,******在访问沙特时发表演讲中说:“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差异,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是难免的……那种认为本民族文明至上,忽视甚至鄙夷其他文明,在文明的差异上大做文章,企图挑起不同文明间的冲突的做法,是错误的,它有害于世界文明的进步,有害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1] 只有尊重各国人民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通过交流、借鉴来取长补短,整个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60亿人民才能和睦相处,整个世界不仅不会单一化、同质化,还会变得更加和谐,更有生机和活力,变得更加兴旺发达。
  (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途径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一直有这样一些根深蒂固的看法:一是认为不同的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是世界矛盾冲突的根源;二是认为只有欧美式的文明、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才是最先进的,是普世价值,应该在全世界推广。基于这种理念,一些国家可以把本国的法律作为衡量别国体制的标杆,可以充当世界宪兵到他国指手划脚、行使权利,甚至动辄干涉他国内政……1991年10月下旬,******在接受美国《华盛顿时报》原主编采访时说:“决定国家关系的好坏,不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而是看双方是否有共同利益,是否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关系不应把意识形态放在首位。这早已被历史所证明”[1]

  1995年5月上旬,******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伟大卫国战争纪念馆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历史表明,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今天,世界经济和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迫切。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1]
  1998年6月下旬,******在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会谈中美关系时指出:“时代在前进,人类在进步……大国应该站在推动历史前进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高度,摒弃冷战思维,努力寻求和扩大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加强对话和合作,促进共同发展。”[1]
  世界是由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就在于它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明。中国哲学强调“君子和而不同”,推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各国文明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既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彼此交流的起点,如果国家之间能够政治上互相尊重,经济上互相促进,文化上互相借鉴,将是一个太平的世界。
  (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亮点是新安全观
  长期以来,在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是一个国家为保障自己的国防安全,采用发展军备和与他国结成军事联盟的两种方式。殊不知这不仅耗费大量的资源、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导致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和国家关系中的严重失衡。1999年3月下旬,******在出席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时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这就要求必须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并积极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