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坚持人本思想 缩小贫富差距
二、中国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
1.各地环境、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差异是贫富差距的客观原因。试看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西北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由于地处边远,一些地区面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泥石流等恶劣的环境问题,再加上交通闭塞,人才资源的匮乏和远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资源开发难度大,一面要治理环境问题,一面又要谋求发展,这就加大了这些地区发展的压力。 中国在工资收入、劳动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发达地区在工资法、劳动报酬方面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它们在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贫困线都有所创新,较好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而在那些欠发达地区则不然,企业不是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就是对现有的工资法、劳动法不屑一顾,在这里法律成了一纸空文,而政府也没有较好地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适时调整贫困线的标准,不但企业失信于劳动者,政府也失信于人民。 社会保障制度、分配制度不健全。为了保证人民基本的生活水平,国家会出资建立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去实施,中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社会保障资源分配不均,农村社会保险发展滞后,只施行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还远远不够,还要在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社会保险的创新上下工夫。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在分配比例和形式上也存在着漏洞和不足,初次分配上没有处理好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顾及到了公有制企业又怠慢了非公有制企业,再分配上中央财政支出还有待在资金使用和分配上作些调整,要处理好东、中、西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富人与穷人的关系。
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对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明确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任务。党和国家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确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力量,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要重点发展落后地区的生产力,消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只有如此,才能为缩小贫富差距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持。坚持以人为本,能让我们认识到发展生产力的紧迫性,才能把生产力的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共享的福祉,才能通过完成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摆正缩小贫富差距的基本方向。缩小贫富差距,事关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民主和全面发展的实现。坚持以人为本,意味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就是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向着缩小差距的目标迈进,逐渐建立缩小差距的机制,打赢这场攻坚战,不为别的,就是向人民群众的利益去打算,去实施,一旦偏离了这个方向,党和国家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拥护,所以缩小贫富差距,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坚持了群众路线,是否为群众的着想和奋斗。
3.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创造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条件。中国要缩小贫富差距,需要全国上下一心,协调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需要处理好东、中、西部的发展关系。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让广大人民积极参与进来,尊重人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适时监测缩小差距的成果,有利于党和国家迅速作出调整,制定恰当和有效的政策控制贫富悬殊,为缩小差距创造必要的理论条件和实战条件。
四、坚持以人为本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1.经济方面。国家在财政支出上要统筹规划,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照顾落后地区的利益。要逐步解决影响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合理布置当地的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增长点,引导当地低收入者向东部发达地区就业。对落后地区要加大扶贫开发和对外开放力度,配合西部大开发着力扫清制约群众增收的障碍。在税收方面,则要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物业税和赠与税,调节过高收入,照顾低收入群体。 法律方面。立法机关要完善劳动用工法,保障劳动者在企业的基本权利实现,对违反劳动法尤其是任意克扣劳动者工资,非正常情况缩减劳动者工资的企业要严惩不贷。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制定合理的工资法,指导企业建立公平的工资制度,真正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行政方面。要坚决取缔各类非法收入。特别要加大对****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对掌握权力和掌握公共资源的公务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约束,铲除****,缓解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依法严惩侵吞国家财产及以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私利的一切****行为。这就要发挥中国反贪污****局的监督和执法作用,打击****分子,净化不正之风。 教育方面。政府应该优先投资于基础教育,专家一致认为大学教育的社会回报率是低于小学和普通中学的,按照比较优势的观点来看,中小学教育应该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占有优先权。要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但是高等院校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很多适龄青年仍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应该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参与兴办高等教育,积极发展民办高等院校,采用网络化教育等多种方式,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最终提高国民素质,为其提高生存能力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