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勤经验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的探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论文摘要: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职校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的软硬件设施配备等方面都相同,但是经营的效果却差异很大?答案恐怕不得不从中职校管理创新方面考虑。

  就以2004年我当时接管的学校后勤为例。

  现状1:学校是由四所学校合并,后勤人员数量远远超标,且工种重复、专业技能老化,人员背景复杂、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向外输出无门,校内下岗、歇岗难度太大;人员拥挤,人浮于事算是较好部门,无事生非的占了较大部分,工作很难按预定程序开展。

  现状2:学校的后勤工作长期在计划经济环境中运行,其管理模式、服务手段仍明显存在传统体制的特征,加之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数额的急剧增加,必须投入的费用得不到相应增加时,师生一时又未能完全跳出“服务保障成本核算意识不强,福利型服务是理所当然”的计划经济怪圈。“吃喝拉撒睡、房屋桌椅柜、医幼基修讯、水电车绿卫”。后勤人员忙得疲于奔命,带来的却是师生对吃、住、行的不满。

  如何有效地系统整合后勤教育资源,提高后勤报务质量呢?我校在实行“三制”改革的同时,对后勤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竞争的前提——人员配置优化

  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对后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后勤工作只是跑跑腿、动动手的简单劳动,在人员配置方面疏于素质上的要求,甚至把不胜任教学工作和一时派不上用场的人员“低聘”或临时“收容”到后勤相关部门,往往导致后勤工作人员队伍质量下降,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上不去。

  学校的后勤工作肩负着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重任,后勤工作人员只是未上讲台的教师。尤其职业学校后勤人员的廉洁自律,为人师表和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给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当前物质条件与职教事业发展不适应的情况下,面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搞好后勤人员的配置优化,是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不懂教学的人很难服务好教学。”在后勤人员的组配中,我校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使各种类型人才长短互补,形成整体上优势。干部、职工均通过竞争、择优上岗,干部实行聘任制、职工任职合同制,打破工作性质界限,从一线教师、优秀工人中选拔勇于开拓、为政清廉、懂经济、善管理、知经营、会理财的人员充实基层领导,我校现有8名后勤管理人员均是从教师和工人中竞争选拔上来的,有效地促进后勤队伍的高质化、合理化。

  竞争的目的——提高服务质量

学校的后勤工作长期在计划经济环境中运行,其管理模式、服务手段仍明显存在传统体制的特征,加之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数额的急剧增加,必须投入的费用得不到相应增加时,如何面对管理层“想放不松手,想抓不投入”的思想障碍,以及市场价格变化对服务成本影响等现实因素?我们一是邀请市县“发改”部门、物价部门专家多次来校开讲座,不断增强全体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承受合理经济负担的意识,更好地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负担的原则。二是明确引入竞争机制,必须坚持“既考虑其经济属性,更要体现教育属性”的原则;既保证服务的优质、廉价、及时,又不违反管理科学。在运行中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本化”的“四化”管理,狠抓“五种制度”、确保“五个到位”。

  1.建立严格规范的财务制度,确保规章落实到位。遵循“科学、严密、标准、具体、适用”的原则,参照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系列财务管理制度,对物资申购、采购、公物管理、财务报销、基建维修、车辆管理等均在制度中规定了刚性的“必备动作”和柔性的“自选项目”,如“基建维修、物资采购超千元项目必须经过招投标确定;差旅费报销,不同的交通工具、住宿标准的节约部分全部用于个人奖励”等,依法理财、人性化管理,保证了制度的可操作性。2006~2007两年,我校基建项目超过千万元、实习实训设备采购近700万元,两项工程的实施没有任何违纪事件发生,受到县主管局和纪检部门的充分肯定。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