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融脆弱性理论与银行不良贷款的研究发展
第二,在一个具有由先进信用与金融支持从发达交换过程的经济中,影响范围与复杂性次序各不相同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可能。货币危机(这里实质是信用危机)可能会由某一特定国家普通的工业与商业交换的链条的完全断裂而引起。货币危机同样还会由于贯穿工业与贸易领域的信用链条的冲击而加剧。
第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运动会不可避免地导致金融危机。马克思(特别是在1894年,第五章中)提出了几个关于这种危机逻辑必然性的观点,其中一些将在下边进行讨论。这里关键性的一点是,在工业资本主义积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货币经济从抽象角度来看,货币危机(这里实质为信用危机)的内在可能性成为了必然性。特别在构成资本主义积累特征的周期危机中,这一必然性会得到证实。
2.以克鲁格曼(Krugman,P.s)、奥伯斯菲尔德(Obsfeld,Maurice)为主的经济学家创建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危机模型,其中每一代危机模型又有许多版本
不良贷款的增加,可能导致中央财政赤字,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和避免财政危机,政府新增货币的发行并且收取铸币税,导致影子回来向上攀升,这正是第一代危机模型所论述的内容。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无能的政府政策。由于政府采取的矛盾政策——持续的赤字加上汇率钉住,为投资者提供了袭击目标。因此,这些模型实际喻示着政府得到了他们应得的危机的惩罚。这正是第一代危机模型所论述的内容。
第二代危机模型以“博弈论”为核心,是由奥伯斯菲尔德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资本市场上对于外汇的买卖有持有者,有卖出者,他们在买卖过程中形成“博弈”,参与这样“博弈”的既有广大投资者,又有中央银行,由于他们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同,在“博弈”中有不同的行为选择,会形成“多重的均衡”。如果投资者的情绪、预期发生变化,就会发生“从众行为”和“羊群效应”,推动着危机爆发。这一类理论适用于1992年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的解释,当时英国面临着失业与汇率之间的政策两难选择,结果放弃了有浮动的固定汇率制。
第三代危机模型以“脆弱论”为核心,即认为金融体系本身是脆弱的,如果再加上人为的因素,如“道德风险”、“隐性赤字”、“负担过重”,则会使金融体系本身更脆弱。在这种状况下,使得一国的经济容易遭受“自促成”式的冲击。比如投资者对投资的前景失去信心,大量的投资被撤出,同时向银行挤兑,货币不得不贬值;再如,企业的财务状况很困难,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抛售资产,迫使本币贬值等。这一理论假设的前提条件和研究的着力点与上述两类一样。不同的是从金融系统本身寻找。
正如克鲁格曼(Krugrnan,P.S)(2001)所说“一些第三代模型实质上非常像伯南克(Bemanke)和格特勒(Gertler,1989)提出的封闭经济条件下金融脆弱性模型。本文所讲的金融危机模型(第四代危机模型)可能根本不会是货币危机模型,它将是一个更一般的金融危机模型,其中,其他资产价格起了重要作用。
第四代危机模型也是以“脆弱论”为核心的,这一理论假设的前提条件和研究的着力点与上述三类不一样,在第四代危机模型中,经济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封闭的,汇率不必是固定的,它是以资产的价格变化为核心的。
3.斯蒂格利茨和魏茨(Stiglitz&Weiss)(1981)、Bemanke&Gertler(1990)Mankiw(1986)理论模型
第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信贷配给的,后两篇文章内容是有关经济出现严重信贷紧缩及作为其结果出现的经济紧缩的状况。这种现象在每种情况下都与不对称信息相联系。在Mankiw(1986)模型中,由于逆向选择,信贷市场可能在货币市场利率(银行的再融资成本)小幅升高之后出现崩溃Bemanke&Gertler(1990)模型表明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总体金融状况(借款人的信贷价值,或银行的支付能力)能够影响宏观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