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济学视域下农村社会价值观变迁实证研究
2.3文化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劳动文化程度与家庭人均收入的高低成正相关关系,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经济增长缓慢,农民纯收入较少的地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人口素质较差,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婚姻价值观变化不大,大多数农民保持着传统的、朴素的思想观念,诚信与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观体系较为稳定。
3路径选择与展望
3.1提升主导价值观的社会认知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精神世界却发生着微变,市场经济的物质意识、西方宣传的“自由”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在的农村人。政府的主导宣传的意识形态并没有受到抵触,但也没有收到预想的社会认知效果,这就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
3.2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的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竞争、法制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劳动、资本、知识、技术与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作用,才能调动起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
3.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政府管理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机制,坚持司法为民,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
3.4发展文化产业陕西关中地区是以西安为核心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农村社会价值观,笔者认为可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载体,发展文化产业,既丰富了农村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又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这是一个路径选择。
3.5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软实力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坚持舆论导向和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通过对人民群众进行必要的思想引导,从实际出发,“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尊重多元文化,有针对性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农村人的价值选择又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关中地区农村社会价值观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实质就是要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一些思路,举好思想上的旗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落脚点在承认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条件下,加快建设全社会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