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基础和经济实力,如今开发得不错。北海道已成为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基地,发展态势不错。
3.俄罗斯。俄罗斯今天的面积仍为世界第一。前苏联曾经有过开发西伯利亚的打算,但除了搞一点核基地之外,其他未曾有什么作为。至今西伯利亚,特别是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有待开发。按照俄罗斯现在的经济、政治状况,恐怕很难提到日程上来。
4.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面积也较大,他们也有个中部开发和西部发展问题。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也主要在沿海和东部,因为人口少,所以落后地区的开发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解决不了。加拿大也有类似的情况。
上述情况表明,在解决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上,世界上有的国家走在我国的前列,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不能再出现。还有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尚未提到日程上来。我国处在世界各国解决地区协调发展的大队伍中间,前有领跑者、后有追兵,只要利用好这一机遇,一定会把我国西部开发建设好。
五、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1.毛泽东的论述。毛泽东1956年写下了《论十大关系》、文中论述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十个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强调解决好这些关系至关重要。
2.邓小平“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2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又说:“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他设想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时,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以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别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思想。
3.江泽民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论述。1999年6月9日和6月17日江泽民同志在西安发表了两次讲话。他说:“不失时机地研究西部大开发问题,要作为一个重要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时机已经成熟,要大开发,就是要搞大动作、大思路、要有大手笔。他强调:没有西部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国的繁荣昌盛;没有西部的社会稳定,就没有中国的稳定;没有西部的全面振兴,就没有中国的振兴;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4.专家学者论述。一些专家教授、学者和党政干部也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体会到生产力应当合理布局,从而达到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5. 党和国家重要文献。1999年之后,中央领导人以及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及全国人大的会议都谈到西部大开发问题,并作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诸多决定,使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由战略决策到转入从中央到地方的实践、实施阶段。
6.宏观的战略方针的制定。除了有关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相关决定外,“十一五”规划,特别是十二规划中,对解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第五篇,第十八章中专门写了“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强调:“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这应当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纲要这一章下面分了五节。第一节,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水运网络,建设一批水利骨干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支持汶川等灾区发展。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以上内容,对推进新的一轮西部大开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值得着重指出的是: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对上述的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关中—天水经济区等,都进行过多次探讨。说明我们的研究工作,贴近实际,意义重大。
纲要在第二节写的是,“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第三节,“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第四节,“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第五节,“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总之,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勾画出一个美好的蓝图。我们应当为实现这个蓝图而努力。(以上引文见《人民时报》2011年3月17日)
7.政府在实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管理、督促、检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毫无疑问市场、市场机制对资源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但是要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还必须由政府干预和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并进行管理、督促和检查。
(1)政府干预的领域。①通过建立健全适合市场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利用各种经济杠杆作用,形成一整套宏观区域政策,诱导生产要素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调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更多、更好、更有效地投入到生产发展中去。②运用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税收、地价、城市规划、投资优惠等措施,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国内外资本投向欠发达地区。③按照合理组织地域分工和地区优势的原则,积极引导和促使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和配置,以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工体系。
(2)制定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以缩小其差别。①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缩小地区差别的发展规划政策。②制定有利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例如发展新兴产业、新能源的优惠政策。③针对已经出现的城市规模过大、重复立项建设的巨大浪费,采取必要的经济发展控制政策。特别是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要能从政策上卡住、卡紧,决不开绿灯。④制定缩小地区差别的倾斜政策。例如产业转移的倾斜政策、基础设施的倾斜政策、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引进人才的倾斜政策等。
(3)加强管理,协调实施。当政策制定出来之后,政府就要千方百计落实这些政策,加强管理,协调各方面关系,发挥督促、检查作用,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①协调东、中、西部的利益原则,要求利益和效益兼顾,要求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②资源合理配置原则,既考虑效益又考虑合理,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发展。③生态和环境保护原则,特别是水源地的保护和补偿要落到实处。④地理关联中的地区经济利益统筹兼顾原则等。
(4)政府职能要落实到位,真抓实干。对于政府机关的职能要落实到位,各级地方政府应真抓实干,踏踏实实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倡导真作为、有作为;催办不作为,使其尽快有作为;纠正乱作为,避免重大经济损失。
最后,还想特别指出一点,我们的干部在不少场合,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时,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本地是“人杰地灵”,优势多多、条件优良等,因此壮志凌云,雄心勃勃。然而,一年年过去,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西部大开发已十多年,为什么我们这块地方江山未改,面貌依旧,社会发展照样落后,这到底是为什么?由此,是否应要考虑一个思路,采取新的行动,扎扎实实,去找找问题,想想办法。常言说,“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我们不能躺在“人杰地灵”上睡大觉,成绩是干出来的,先进是创出来的。真正实干,真抓去解决困难,解决问题,才能把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才能对得起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愿各级政府,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