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性和坚定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论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做了深刻的论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重温了关于这一科学理论的重要论述,对这一理论体系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论文关键词: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基本规律 
    
  1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义必须坚决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我国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发展,怎样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怎样发展才能完全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呢?正是科学发展观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因此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才是更道理”是邓小平同志的着名论断。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国要解决所有问题都要靠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不仅是两个字顺序的变化,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目的。发展不仅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而且发展的目的、要求本身就包含社会和谐稳定。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战胜2008年5•12四川特大地震乃至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都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证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些事件再一次告诫我们,只有抓紧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党同志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我们党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3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依据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二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的节约,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高增长下的两级分化,失业增加,社会****,政治动荡等问题,经济增长并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未能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真正的发展。世界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吸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