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经济搭上高铁速度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沈刚 时间:2013-02-14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认为,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从单条线路对沿线经济的拉动看,高铁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沿线城市城镇化进程,优化沿线各地的资源配置,带动沿线城市产业发展。高铁的开通将引导人力、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在沿线城市间合理流动。高速铁路会引导地区产业向土地和劳动力相对廉价的沿线城市进行投资布局。
  2.从多条线路构建的高铁网络对区域经济的拉动看,高速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建立跨区域的城市圈,引导地区间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高铁缩短了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并消除了物流障碍,使中、西部地区与沿海省份的联系更为紧密,促进制造业等向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较低的内陆地区扩张。主要工业产业、以及消费能力从东部向西部转移是长期趋势,跨区域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多,高铁的建设顺应了这种转移趋势。
  3.高铁还将带动沿线城市旅游、餐饮、购物等相关服务业及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高铁可以大大缩短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劳动力、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带动沿线城市旅游、餐饮、购物等相关服务业及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
  高速铁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并有利于打造新的消费中心。便利的交通带来新的消费人群,加上本地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档次提高,国际品牌将积极向二、三线市场扩张。在现已开通高铁的城市中,长沙、南昌有望成为受经济拉动最大的中部城市。南京、杭州、石家庄与上海、北京的同城效应愈发明显。综合城市现有的经济实力考虑,二线城市中重庆、成都、天津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消费市场方面,重庆和深圳有很大的潜力,长沙等城市正在大力建设商业基础设施,也有望成为区域消费中心。
  
  谨防“虹吸效应”
  目前,高铁沿线各城市之间缺乏整体发展规划,涉及的跨区域经济合作更是困难。高铁沿线城市发展水平发展悬殊,中小城市可能因高铁开通而使优势资源向中心城市流失。城市间生产要素流动性加快的同时,也会促使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局域聚集,从而形成“虹吸效应”。
  高铁建设使得大城市对偏远城市的吸引力迅速提高。高铁开通将导致包括人才、投资等优质资源快速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聚集,如果不能反过来吸引资源向中小城市靠拢,反而不利于中小城市的发展。投资环境不佳的地区会因为消费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氛围不浓,城市环境不佳等原因,面临人才、企业等流失的困境。高铁使得跨国企业、大型企业能更快进入地方市场,对地方中小企业和具有区域优势的企业发展形成挑战。
  高铁沿线有些地方政府对“虹吸效应”给予高度认识避免其现象的发生。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避免同质化发展是防范“虹吸效应”发生的有效途径,应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江苏省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同城化”将促使不同城市之间的比较优势“交换”更为便捷,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去年5月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把“沪宁发展带”定位为“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创新能力,建成高技术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密集带”。沪宁高铁必将促进“沪宁发展带”的整体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沿线各个城市都将“长大变壮”。据了解,苏南各市在制订对接《长三角规划》中各施新招,但有一条是共同的,就是加快与上海的同城化进程。
  在研究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专家看来,产业错位发展,沪宁高铁沿线每一座城市都将找到城市发展的新蓝图。上海集聚的以国际资源为主;南京集聚的,则以城际之间的资源为主。眼下,南京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软件、高新技术、金融、商贸等产业,并已具备了突出优势。“同城化”以后,周边城市到南京来寻求互补,能降低成本,节约时间。
  产业错位发展,形成互补优势,这是日本名古屋给我们的启示。1964年日本新干线开通时,名古屋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进入“东京一小时都市圈”后,与东京错位发展,东京注重建金融中心、研发中心,名古屋则着力发展汽车制造、电子、纺织、商贸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出著名的丰田汽车城、松坂屋百货公司等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名古屋也跻身日本第三大都市。
  有专家建议,国家要发挥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防止高铁沿线“一窝蜂”的没有整体规划的“争夺式”发展。高铁沿线要注意转变区域合作观念,在产业安排上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充分认识和整合区域内的各种经济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各城市之间争取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实现健康发展的共赢。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