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下教育伦理的转型
摘要:教育伦理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伦理面临民主进程中的教育权威问题、市场社会中的教师地位问题、多元文化中的教师自我实现三大问题,我国教育要体现出新面貌,就必须对以往我们所遵循的教育伦理理念进行重新思考和变革。对教育角色重新做出诠释,建立教育责任和教育德性;正确处理经济伦理价值和人道伦理价值之间的关系;将文化意识贯注到教育活动中。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对人的培养,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它是社会生活中为了下一代幸福而奉献的一种爱心,教育本身是一种责任和爱的象征,因此教育在其本质上是道德的,并且作为一项杰出的道德事业,教育是人和人之间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1]
一、社会转型期教育伦理问题
中国教育既有非常精深和丰富的教育伦理的理论资源,又有非常丰富的实践。在我国经济体制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整个社会民主化进程在加速发展,而对外开放也使中国已经开始了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在一种全球一体化中,文化本身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中国现代教育真正体现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面貌,就必须对我们以往所遵循的教育伦理理念进行重新思考。当今我国面临的教育伦理难题,主要集中在下述三大类问题上:
(一)民主化进程中的教育权威问题
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大势所趋是教育生活的民主化。在传统权威,家族宗法势力,地域性教育权利,灌输式教育形式,单纯依靠教师的教育角色获得教育权威的地方,也往往是教育生活缺乏教育民主的地方,它不可能使学生的个性自由,独创力,灵活性和健全人格获得真正的成长。在民主化进程中教育权威如何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伦理难题。
(二)市场社会中的教师地位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教师的思想产生了迷惘,如物质需求造成利和义的不协调,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导致价值取向的虚幻,遵循群体取向与追求个人利益的冲突,崇尚独立与乐于依附的两种心态的交叉,领悟人生真谛的自相矛盾等观念的困惑,出现品德差错、师德示范等问题。因此,市场经济社会教师必须适应新要求,确立教师伦理道德的基本地位。
(三)多元文化中教师的自我实现问题
在传统向现代化的文化转化中,教师面临多元文化的困扰,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有赖于教师崇高的文化使命感,开放的文化视野以及对新时代教师职责的解读。文化转化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自我实现绝对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自我实现问题,它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的责任、义务、文化和使命问题。因为,教师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实际上是一种双重价值实现,它是教师的自我实现,同时它又是以一种人格魅力和角色权威规范导致了学生的自我实现的价值方向。因此,处理好多元文化中教师的自我实现问题,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和学生的自我价值,更好的重建教育伦理。[2]
二、对教育伦理转型的思考
教育伦理作为人类社会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社会大背景,他应该是社会伦理中最具有理想色彩的高尚的部分。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伦理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我国所面临的教育伦理难题,从以下三点进行变革:
(一)对教育角色重新做出诠释,建立教育责任和教育德性
与教育生活的民主化进程相适应的教育权威要求新的教育权作为其支撑,要求对教育角色重新做出诠释,要求教育责任和教育德性建立在中国现代化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像一个节目主持人。一个教师良好的个人形象靠什么去铸就,主要来自于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的师德,博古通今、深厚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