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下中国参与国际能源秩序构建的策略研究
二、国际能源新秩序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己经成为国际能源市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能源新秩序对中国能源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迄今为止,国际能源新秩序并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各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诠释国际能源新秩序。国际能源新秩序就是要求从全新的角度,建立稳定、公平和透明的良好国际能源秩序,以促进国际能源安全。这种新持续将对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它是保障中国国家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因素之一。
(一)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能源合作的依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能源供应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些严重问题也突现出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对能源的需求增加及能源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消费数量不断增长;能源资源相对短缺,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较低;能源供应及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能源利用效率还需要继续提高;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国际能源市场对我国影响十分巨大。随着21世纪全球经济进入高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对能源需求也日益增多,世界能源供需矛盾加剧,能源地位越来越凸显。加强能源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能源合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加深。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受到了石油价格不断攀升、能源市场动荡不安、能源的地缘争夺激烈以及能源的使用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严峻挑战。对此,中国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能源消费大国,纷纷加速调整各自的能源秩序观,渴望主宰国际能源秩序的同时,也要求构建适应国际能源合作需要的新秩序,以维护本国及世界能源安全。
目前全球能源供需平衡关系脆弱,国际能源秩序对能源供需乃至国际能源价格的影响不断增加,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大,能源供应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国际能源新秩序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际能源新秩序,是指国际能源合作中各国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国际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是经济新秩序在国际能源合作中的拓展,超越了国家、民族和地区利益的局限,以人类利益为其终极归宿。国际能源新秩序的构建是国际和谐社会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国际和谐社会是国际能源新秩序建立的目标和结果。
1. 国际能源新秩序对中国提倡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要求能源合作国际化,在全球能源合作飞速发展的同时,现行国际能源合作秩序的不公正性和不合理性也随之加剧,并且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际能源合作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极有可能更为复杂、更加突出。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就需要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改变旧秩序当中不公正不合理的成分,使国际能源社会各成员公平地参与到能源合作新秩序的进程中去,共享国际能源新秩序带来的利益。
2.国际能源新秩序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赢得国际空间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在国际能源新秩序中才能公平公正获得表达本国意愿的机会,通过公平竞争、对话协商等方式为国际能源合作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共同分享国际能源新秩序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只有国际能源新秩序中,才能充分利用本国的优势,坚持能源合作、实现能源安全,使自己的能源综合实力得到不断提升。中国只有在国际能源合作中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在国际能源新秩序构建中把当前急需解决的能源问题和发展自己国家能源综合实力有机结合起来,把自身的能源问题与国际能源合作关系结合起来探索和实践。
3.国际能源新秩序能够推动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当前国际能源合作中由于南北差距大、发展中国家能源综合实力参差不齐,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南南合作壮大南方力量,中国在国际能源新秩序中逐步改变在现行国际能源合作中的弱势地位,提高在国际能源格局变化中的地位及影响力,以便在国际能源合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规则和制度构建,更好地推进南北对话,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能源新秩序建立。
(三)国际能源新秩序将促进中国走低碳环保发展之路
面对能源消费、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严重问题,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有利于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发展、能源与环境协调、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降低低效能源消费,促进世界生态环境的改善,抑制全球气候恶化,使人类社会在低碳环境中生存,这是国际能源新秩序期望达到的目的,也是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最终愿望。面对全球气候变暖,为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这也要求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随着改变;虽然近年来发展低碳经济,加强节能减排,但要实现我们在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未来节能减排的责任还十分重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国际能源新秩序提倡的低碳能源的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建立新的能源结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于2007年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对能源赋予了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新使命。中国政府对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重大问题上,注重国际社会的普遍观点是发展低碳经济和运用新能源。在国际能源新秩序中,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为目的,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改变经济发展观为核心。
在国际能源新秩序条件下,围绕低碳环保的各种能源合作,既是保护全球气候和环境的重要内容,更是国家间在经济、能源、环境等方面的重大合作。国际能源新秩序中的能源低碳合作中各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但也存在冲突。中国在实现这种共同利益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复杂的谈判和不断的博弈过程,这中间有信息沟通的困扰,有利益分配的纠纷,也有消除冲突的艰辛。但中国从保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使气候与能源合作取得进展,在博弈过程中就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利益分配格局,逐步消除冲突,从而避免全球气候系统的巨大危险。
国际能源新秩序将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合作体系,从技术上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国际能源新秩序符合中国一贯主张的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高度,加强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支持和促进各国提高能效,节约能源,探讨建立清洁、安全、经济、可靠的世界未来能源供应体系上的合作,处理好资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合作的关系,让世界各国获得巨大的收益。
(四)国际能源新秩序对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国际能源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影响世界能源合作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要求得到与其经济实力相应的国际能源合作地位,提升自身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建立能够体现自身利益的公平合理的国际能源新秩序。随着不能成为国际能源体系主导力量的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国际社会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的要求日渐强烈。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为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在新技术领域内的能源合作,确定减少能源贫困问题的措施和方式等在现存国际能源秩序中不能得到真正解决,它需要国际能源新秩序的建立才得以实现。
中国面对国际能源现存秩序的严峻形势,只有通过多边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国际能源新秩序,才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作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之一的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的话语权还很弱,一般只能被动接受国际能源价格。因此,从长远来看,国际能源新秩序要求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定价机制,形成自己的能源报价系统,以增强对国际能源的调控能力,从而影响国际能源市场和国际能源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