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原因及其调整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中美贸易顺差;高技术产品;形成原因;调整对策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美国“新经济”的出现,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高技术产品贸易迅速。作为世界“新经济”的发源地,美国毫无疑问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都超过其他国家。然而,自21世纪初以来,美国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却呈现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其形成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调整,需要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差额的现状
目前,中美两国商务部均已开始统计双边高技术产品贸易,但相比之下,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时间较早,数据较为充分。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划分方法,高技术产品主要分为10类:生物技术、生命、光电技术、信息与通讯、产品、柔性制造品、高新材料、航空航天技术、武器和核技术。
从2002—2008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差额的数据看,它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核心是中美信息与通讯贸易顺差。2002—2008年中美信息与通讯产品贸易顺差保持着年均100亿美元左右的增长速度,七年累计总额高达3414.48亿美元,在中美两国10类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总额中的比重高达109.64%。第二,中美两国间部分高技术产品贸易正从顺差转为逆差。自2007年以来,中国对美国的生物技术、高新材料与核技术贸易正逐步从贸易顺差逆转为贸易逆差,而且2008年这三类商品的中美贸易逆差正日益扩大。第三,虽然部分关键高技术产品双边贸易仍表现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但其中有部分产品的贸易逆差额在缩小。
从2002—2008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差额的结构看,并非所有类别的高技术产品都呈现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如在生命科学、电子产品、柔性制造品和航空航天技术等产品上,中国始终对美国呈持续贸易逆差,七年的贸易逆差总额分别达到18.12亿美元、179.19亿美元、42.53亿美元和292.99亿美元,只是因为中国对美国信息与通讯贸易顺差数额过大,才使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整体表现为顺差。需要指出的是,从2008年开始,中国对美国的生命科学、柔性制造品和航空航天技术贸易逆差正呈日趋缩小的趋势,相比2007年同期分别减少了0.07亿美元、3.83亿美元和19.68亿美元。
二、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
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是由多因素导致的,因此需要对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的双边高技术产品贸易差额做出解释,才能真正阐释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其成因。
1、外资对中国信息与通讯行业的产业转移。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核心是中美信息与通讯产品贸易顺差,要探讨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首先要解释中美信息与通讯产品贸易顺差为什么会持续扩大。20世纪90年代初,在信息与通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率先步入“新经济”时代。进入21世纪,随着东亚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对美国信息与通讯领域创新技术的模仿,世界信息与通讯领域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美国也因此开始调整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心。
首先,美国在继续鼓励国内信息与通讯产品研发和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将处于衰退期的信息与通讯产业的核心制造与加工装配环节让渡给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建立起信息与通讯产品的全球生产。目前,美国将信息与通讯产品的零部件制造环节主要是让渡给东亚的日本、韩国、中国地区及东盟进行,而将信息与通讯产业的加工生产工序,与东亚的这些国家或地区一起,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这使得以外资在华加工类产品出口为特征的对美出口不断增多,中美信息与通讯贸易中也因此出现了明显的“外资引致中美加工贸易顺差”的特征。
其次,美国开始将国内政策支持的重点转向新兴高技术产业。如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电子产品、柔性制造品、高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通过将资本、人力资源、税收优惠向这些新兴产业的倾斜,鼓励其产品研发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始终保持其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技术优势,2008年美国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电子产品、柔性制造品、高新材料、航空航天技术、核技术等产品上能够保持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与此有一定关联。因此,综合这两方面因素,可以认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对中国的信息与通讯产品加工生产工序的产业转移,是导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最主要原因。
2、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更多地是从“重商主义”的角度解释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一,美国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实施的出口鼓励和限制美国对华出口政策,导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其二,部分中国学者和国外机构认为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是造成中美高技术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沈国兵(2006)认为1989年后美国对华实施的贸易制裁和技术禁运,加强了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致使中国从美国高技术产品进口被扭曲,使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出现逆差。中美经济安全委员会(USCC)认为,中美贸易引发了战略技术利害关系,中国是美国先进技术产品的最大供给商,究其原因可归咎于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杜莉(2006)则明确提出,由于美国始终对中国怀有,“戒心”,因此一直限制涉及到安全问题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在诸如核电站、卫星、超大型机和数控机床等许多产品的对华出口上实施严格限制,使中国在高技术产品进口上出现了“愿买者无可买”的现象。 从中美两国10类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趋势看。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可以解释中美部分高技术产品,如光电技术、武器与核技术贸易顺差的形成原因。但是,“实施出口鼓励和限制美国对华出口导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观点却难以成立。2004-2007年中国在对美国出现贸易顺差的同时,却对日本、韩国、东盟和中国地区出现了巨额贸易逆差。这充分说明中国对外并没有实施奖出限入的重商主义贸易政策,否则在出现中美贸易顺差时,必然会出现中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顺差。
目前,“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论的解释力度正不断减弱。美国在决定对外是否实行出口管制政策时一般基于四个原则:一是否涉及敏感技术和武器出口而危及美国国家安全,二是否影响美国国家战略目标和外部政策目标,三是否影响到美国利益,四是否允许美国对其先进技术出口进行终端使用情况检查。从这些原则看,由于光电技术、武器与核技术等关键高技术可能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美国必然会对其出口实行严格限制,导致美国在这些产品上对中国呈贸易逆差。然而,在与军事领域也有密切关联的航空航天技术与柔性制成品上,美国对中国却始终保持贸易顺差,这是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论难以解释的。
3、中国国内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2008年中美两国10类高技术产品贸易最突出的变化表现为中国对美国的生命、柔性制造品和航空航天技术贸易逆差在不断缩小,这间接地加快了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扩大速度,这很可能是近年来中国在这些领域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导致的。
21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和自主技术创新的日益重视,中国国内科技研发水平日益提升,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技术创新能力迅速提高的带动下,中国在上述几类高技术产品上的对美进口日益减少,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扩大。
三、调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可行措施
随着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扩大,贸易各方间实际形成了一种“互利”、但非“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贸易各方利益分配不均的现实客观存在,尤其是在美国主导的全球高技术产品生产中,中国主要从事的是低附加值的加工装配、贴牌定制等劳动密集型工序,这些工序相比美国从事的研发工序及东亚主要国家或地区从事的核心制成品生产工序,进入门槛低、替代性强、基本处于或接近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因而常常只能获得较低的附加收益。如果这种利益分配不均一直持续,将可能拉大各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及经济差距,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地位的保持或提升。因此,需要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进行适当调整,以实现贸易各方的真正“互利共赢”。
1、完善外资政策,强化对高技术产业外资流入的政策性引导。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核心是信息与通讯产品贸易顺差,而其主要来源是包括美资在内的外资在华企业。因此,当前要调整中美信息与通讯产品贸易顺差,就需要对外资在华直接投资方向做出调整。
目前,FDI在中国信息与通讯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加工贸易仍然是中国对美信息与通讯贸易的主要方式。这种贸易方式不仅使中国获利较低,而且全部最终产品的出口均被计人中国对美出口。因此,中国政府需要对高技术产业中的外资流入结构进行政策性引导,逐步减少对信息与通讯产业加工类外资流入的“超国民待遇”,将优惠政策集中于其他新兴高技术产业,尤其是具有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的引资上,降低外商对华信息与通讯加工制造业投资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引致扩大效应”,增加其他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引资额,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外贸易竞争力。
2、改善中美关系,游说美国政府及国内利益集团。中美政治关系是否改善是决定中美经贸关系好坏的重要基石。当前调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可行途径之一是逐步减轻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因此,当前中国政府应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想方设法改善中美政治关系,通过游说美国国内的部分利益集团,由其作为中国的“代言人”,游说美国政府将中国视为“正常的”贸易伙伴,取消对华实施或即将实施的技术出口管制。
3、继续扩大内需,弥补美国进口需求的下降。在国际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如何应对美国对中国进口需求的下降是中国外贸政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不仅要想方设法维持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持续扩大,而且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的政策,变国内过剩储蓄为国内消费,变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为国内销售。从而有效弥补美国国内进口需求下降给中国出口带来的“缺口”,使包括外资在华企业在内的中国国内企业的销售实现可持续增长。
4、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贸易顺差对外转移。当前,日本、韩国、东盟及中国台湾地区等对中国信息与通讯加工产业的转移,使这些地区对美贸易顺差转变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也是造成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逐步减轻这些国家或地区对华FDI产生的贸易转移与贸易扩大效应,主要应从两方面人手:
第一,加快与日本、韩国及东盟间的“10+3”自由贸易区建设。虽然近年来中国先后与中国香港、东盟10国等签订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区域贸易协定,但在东亚地区的“10+3”(中、日、韩3国与东盟10国)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却进展缓慢,因此中国应努力加快与日韩两国及东盟间的“10+3”自由贸易区建设,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效应,使外部贸易内部化,最终减少对美国的出口。
第二,加快以对亚洲周边国家(或地区)为主要目标国(或地区)的“走出去”进程,扩大对这些地区的直接投资,通过建立加工装配类的高技术企业,扩大这些地区对美出口,缩小中国对美加工类高技术产品出口,从而使中美贸易顺差外移。
:
[1] 陈继勇,刘威,美中贸易的“外资引致逆差”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2006(9):42
[2] 沈国兵,美国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3):77
[3] USCC,2004 Report to Congress,One HundredEighth Congress[EB/OL],[2004—06—10],ht—tp://www,usee,gov
[4] 杜莉,中国与美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8):96
[5] 陈继勇,刘威,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美中贸易失衡中的利益分配[J],财经问题研究,2008(11):111
[6] 张文宣,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
上一篇:中俄边贸60年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