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出口品增长与发达国家进口品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郭杰 杨立钒 时间:2010-06-25

[摘要] 本文对“牵引增长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家出口品增长与发达国家进口品增长)做了和当今两方面的实证分析,采用了改进的刘易斯模型对19世纪的数据进行了重新测算,进而又采用了新的模型对1979至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 出口 进口 实证分析
  
  一、对“牵引增长论”19世纪数据的重新测算
  
  现用刘易斯方程和1881至1929年的数据进行回归检验:1nCt=0.1238+0.87021nMt,相关的数据有:LM检验=4.7804;ARCH检验=1.8414;判定系数R2=0.9951;标准误差=0.0113;D.W.=1.4288;按5%的显著水平的Chow检验在1922年时=8.3131>5.99,F(2,38)=4.1566>3.25,回归系数值与刘易斯的结果几乎完全相同,整体的拟合程度很高,接近于1的值显示了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相当高的的相关关系,可以说在此期间世界初级产品贸易量是世界制造业产值的一个函数。特征检验值LM和ARCH都在1%显著水平上接受零假设,说明该项回归没有自相关和异方差方面的明显误差。
  但变量间的高相关性并不等同于高稳定性。回归中D.W.统计值低于接受无自相关性错误的零假设的有效区间(1.44,1.55),预示着回归系数的非稳定性。对19世纪数据重新验算的目的正是在于检验相关关系的稳定性。Chow检验中1922年的的值(8,3131)和F值(4.1566)均显著高于接受稳定性假设的极限值(分别为5.99和3.25)。这说明从19世纪起世界初级产品贸易和世界制造业产量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但也有剧烈波动,峰值出现的年份是1922年。这样,牵引增长论的核心前提——有关19世纪中心地区增长与边缘地区出口增长间的稳定联系——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这项检验运用回归系数稳定性的检测指标对刘易斯的统计数据进行了重新验算,发现了世界初级产品贸易与世界制造业产量间的数量关系是动态变化的。这说明价格竞争在初级产品贸易增长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刘易斯的错误在于只考虑R2值的高低而忽视了回归系数的稳定程度。检验的结果间接支持了瑞德尔的以下观点:初级产品出口增长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由于价格竞争的作用,初级产品出口增长和制造业生产增长之间不可能维持长期稳定的联系。根据这一结论,发展中国家应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调整价格以扩大产品出口。
  
  二、发展中国家出口品增长率和发达国家进口品增长率相关性的检验
  
  统计检验将根据一般最小二乘方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其中:是因变量,表示在t年的各样本出口的实际增长率;C表示常数项;表示回归项i的系数;表示自变量,代表t-k年发达国家进口值实际增长率;表示随机误差。

  家出口品大部分是流向发达国家的,发达国家进口水平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对发展中国家产品需求的状况。“牵引增长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取决于其产品出口的增长,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控制正是通过前者对后者产品进口的需求程度来实现的。现在我们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品增长率和发达国家进口品增长率进行分组检验(1979年~2005年),并将主要结果列入下表。

   
  特征检验的结果显示,D.W.检验、LM检验和ARCH等的统计量均接受零假设,在一般最小二乘法回归检验中不存在回归剩余项序列相关、回归系数的自相关或时间性异方差等方面的错误,回归的质量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取得的R2值表明发展中国家总体出口量的增长与发达国家的进口增长之间有较高的正向相关关系,亦即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的表现。然而这一结论并不广泛适用于各组别的发展中国家。部分回归系数的负值的出现说明在考虑时滞因素的情况下,发达国家进口需求的变化可能与发展中国家出口涨跌的方向相反。
  在六项回归中五项的Chow检验结果拒绝了稳定性的零假设。惟一的例外是主要的制成品国家的出口,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程度并不高。即使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品的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石油出口国的出口增长也并未与发达国家进口需求的增长保持稳定的数量关系。南北方国家之间的外贸需求方程式所揭示的是动态变化的增长关系,而非“牵引增长论”所描述的机械依赖关系。
  :
  [1]胡永刚:(1999),《贸易模式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尹翔硕:(1997),“中国出口制成品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差异”,国际贸易问题第4期
  [3]张幼文:(1997),《对外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立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