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祁敏杰 时间:2013-02-14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产品开始占据重要部分。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知识产权的竞争。近年来我国商标不断被国外抢注,我们应该唤醒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加强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立法制度……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权、抢注、产权立法
  
  一、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能不能有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如今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谈判筹码、市场竞争的手段以及垄断的工具。我们要改变“MADE IN CHINA”地摊货的形象就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突出
  (一)国际贸易中产权争议案件突出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滥用知识产权的问题并不鲜见。2009年6月15日,英力士荧石公司等两家原告在德克萨斯州南区联邦地区法院,起诉中化宁波公司、中化厦门现代环境保护化学公司、太仓中化环境保护化学公司、美国中化公司等侵犯专利权。中化集团在宁波、厦门、太仓、美国等地区的下属环保制造企业还曾在2007年10月5日、2008年9月17日在美国法院被控专利侵权等。
  (二)跨国公司产权滥用问题严重
  目前,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角,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优势来加强竞争地位,各种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便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主要为:拒绝许可、搭售行为、价格歧视、掠夺性定价、过高定价、知识产权交叉许可与联合经营。
  (三)我国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问题不断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国门,面对着更复杂的形式和更激烈的竞争。2005年1月,国际巨头英特尔就起诉中国某企业生产的语音卡侵犯其专利,不久日本三洋开始了与深圳比亚迪关于电池专利的纠纷。同年2月,美国电子娱乐协会向美国商务代表也提交了一份来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的报告指出:中国与马来西亚、俄罗斯成为全球游戏软件盗版最为严重的三个国家,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伪正版制造地、消费国和输出国。
  (四)我国企业知识产权遭到侵犯问题日显突出
  近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原产地保护产品等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内外的商标抢注危机。每年商标国外抢注案件超过100起,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如:“海信”在德国被抢注、厦门节能灯商标“东林”在德国被抢注、“康佳”在美国被抢注、“科龙”在新加坡被抢注、河南白酒品牌“杜康”在日本被抢注、云南卷烟品牌“阿诗玛”、“红塔山”在菲律宾被抢注、“五粮液”在韩国被抢注。
  三、国际贸易中中国面临知识产权纠纷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我国企业和个人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有数据表明,在中国大陆,90%以上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源于一种目光短浅的急功近利心理,很多企业觉得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且比较隐性的事业,不愿意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加大投入。
  (二)我国企业自主的知识产权较少
  知识产权危机影响中国企业全球化过程。据统计全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个人计算机每台平均利润不到5%;电视机平均每台纯利润已不到10元人民币。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各种成本。使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生产也受到影响。
  (三)我国国内知识产权立法不完善
  现行的知识产权法立法种类繁多,分散杂乱。对有些现象重叠调整,而对有些现象却出现调整空白。因此,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有些案件不能直接援引法律条文进行解决;有些案件在审理中会因为不同法律条文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无法结案。在知识产权贸易的很多案件中,由于国内立法的空白或者不完善,造成了国外企业钻我国法律的空子,侵害我国方面的利益。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