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贸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黎国英 时间:2013-02-14

  3.3.2 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据专业进程表,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结合专业课的开设而进行。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外贸单证实训:在《外贸单证与报关实务》课程中,有很多进出口贸易使用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收集本地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得到逼真的效果。同时,尽可能收集本地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亲切感,而且非常实用,能让学生得到很大启发。②综合技能实训:《外贸实训》是集本专业三年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此,我们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训练,其中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报关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通过全套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了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最后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具体以进出口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出口报价与还价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订立、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同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因特网去实际寻找出口的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网页和出口营销方案。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学生对三年的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强化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这种模拟练兵,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3.3 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真实战场
  对于实习基地有协议式的,主要是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也有非协议式的,主要是一些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外管局、港务局、国税局等。一方面,我们已经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比如,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讲到海洋运输时,可鼓励学生自己参观本地的港口,让学生看到真正的海轮、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地等实物、实地;至于运费和保价,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和保险公司去询价;有关报关和检疫的问题,鼓励学生直接找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去咨询等等。
  3.3.4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模块
  毕业实习的考核主要依据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及老师的不定期抽查结果加以确定。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六学期进行,由专业老师负责论文的指导、答辩和成绩考核。
  
  4.我院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为了满足经贸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我院的现实情况,可以将国贸专业的课程分为职业公共基础课、职业理论基础课、职业能力主干课、职业能力延伸课四个部分。对课程体系设计的分析如下:
  4.1 要体现当代世界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
  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面向一个专门的行业,主要由职业公共基础课、职业理论基础课、职业能力主干课、职业能力延伸课四个模块所构成。(1)职业公共基础课主要开设《公共外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保证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层次,使学生打下必要的文化理论基础,并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形成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2)职业理论基础课主要开设《中国对外贸易》等课程,突出了国际商务专业理论的应用性和实务性,作为职业能力主干课的基础课程,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职业能力主干课主要开设《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体现了国贸专业的针对性和技能性的特点。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衔接起来进行教学,强化了学生的技能训练,为学生顺利获得“双证书”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从而大大地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4)职业能力延伸课主要开设《电子商务》等课程,体现了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宽专多能”和“终身学习”的特征。这些课程的设置符合培养综合型“通才”的教学目标,能够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4.2 要体现稳定与变动的有机统一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职业公共基础课和职业理论基础课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以达到国贸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而职业能力主干课和职业能力延伸课可以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进行适当地调整,从而使国贸专业的教学内容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4.3 要留有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高职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在结构上采用弹性化的教学模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一方面,通过职业能力主干课和职业能力延伸课的教学可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个性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培养各种职业素养的学习机会,为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蒸熬.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2]杨黎明.学分制度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5,(2).
  [3]李学锋等.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5-2-28.
  [4]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教论坛,2004,(2).
  [5]孙中范.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2,(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