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中国的实证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二、中国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应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我国1978年一200s年的职工货币工资收人和进出口总额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来研究我国劳工标准与对外贸易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由于需要得到具体可以量化的数据,这里选取了狭义的劳工标准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又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将支付给职工的货币工资作为劳动力成本的替代变量,也就是劳工标准的替代变量。

    (一)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数据的筛选

    为了研究我国劳工标准和对外贸易总额水平之间的关系,这里采取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两者在统计上的数量变化的关系。回归分析中的研究变量为劳工标准和对外贸易额。其中劳工标准用狭义的劳工标准,亦即职工的货币工资W来衡量,对外贸易额用进出口总额EXIM来衡量(见表1)。

    (二)数据分析与模型的确定

    从表I中可以看出,劳动生产力增长和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一致是呈上升趋势。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EXIM和W分别取对数,做出对数进出口(LNEXIM)和对数职工货币工资(LNW)的走向趋势图和散点图如下。

    根据经济学的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工资作为劳动要素的价格,受劳动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劳动力要素的供给具有外生性,因此可以假定劳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在此条件下,工资就取决于劳动要素的需求,并最终由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要素含量决定。在开放条件下,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出口总是发生于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部门,倾向于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进口总是集中于比较劣势的部门,倾向于降低产品的价格。进出口的产品价格效应,通过工资决定机制,就影响到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间接的改变劳动要素报酬的多少。LNW和LNEXIM关系的散点图也可以看出:在劳工标准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近似线性的回归关系。据此,可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LNG=Bo+B,LNEXIM

    (三)模型检验、修正与结果

    由于不稳定时间序列之间易产生虚假回归现象,因此在回归分析之前,需要对LNW和LNEXIM分别进行单整性检验。结果如下: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我国劳工标准与进出口贸易计量模型证明,我国并没有通过压低劳工标准来获得对外贸易的增长。随着对外贸易的提高,我国的劳工标准也相应的得到提高,二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前者的变化以0.200938的比例影响后者的变化,误差修正项ECM系数高达0.743944,说明职工货币工资和对外贸易之间的长期均衡机制,对职工工资变化具有强烈的修正作用。误差修正向量为(I , -0.679413 )' , LNW与LNEXIM的长期关系是EXIM每增加I%,劳工标准就提高0.679413%。发达国家“劳工标准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实证上的支持,因此,也就不能以此为由对低劳工标准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制裁。

    从中国的数据分析可以说明,关于劳工标准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倾向性应该是:劳工标准和出口之间不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低劳工标准和高的出口之间并不存在着对应关系,发达国家提出的“低劳工标准的发展中国家出口也较多”的观点不能得到理论上、实证上的支持。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强制性的制定统一的劳工标准,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还会抹煞各国的比较利益,使得国际贸易自由化最终难以实现。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层面,要及时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研究其影响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国际层面要团结一致,在劳工标准的内容与实施方式上据理力争,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制度安排,避免过高的标准导致国家无力承受,进而影响本国物价水平和宏观经济运行。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