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碳出口:当前国际环境下的必由之路
提要哥本哈根会议后,气候问题提上了各国的议程,在国际贸易中,碳规则也逐渐成为出口贸易的一个规则。在当前部分发达国家提出的“碳关税”政策,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但对于我们而言,也要看到其合理的方面。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走低碳出口的模式,打破发达国家的碳规定,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低碳出口;碳关税;出口贸易
哥本哈根会议后,气候问题被不约而同提上了各国的议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国也积极应对气候问题,作出符合国情的减排承诺。低碳经济也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追求。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依靠的是出口创汇,对外贸出口的依赖程度较大,因此实行低碳出口必然是我国今后出口的必然之路。尽管道路是崎岖的,但是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政府、企业应该在这种大趋势中努力为我国低碳出口做出自己的贡献,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为世界的气候问题尽自己的一份力。
一、低碳经济及低碳出口的含义
对于低碳经济的含义,目前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国环境保护部周生贤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创造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从此也可以看出,低碳出口的主要特点是出口产品能源消耗低,排放的二氧化碳强度小。
二、我国高耗能产品出口比重大,高碳经济对经济的贡献率较高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出口大国,出口商品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比例,而高耗能产品的出口一直也是居高不下,虽然对我国的GDP增长有很大的贡献,但是面对节能减排的经济趋势,形势更加严峻。如2010年1~9月份,煤炭及半焦炭出口242万吨,比2009年同比增长565.9%,钢坯及粗锻件出口13万吨,增长998.6%,钢材出口3,394万吨,增长116.1%,未锻压铝出口532,783万吨,增长217.3%,以及一直是我国第一类出口商品中的机电产品,电类产品进出口额占全商品贸易总额的53.1%。2010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169.7亿美元,同比增长35.9%。这些产品在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同时应该看到在高增长的背后是凭借电量和能源消耗增加以及污染物在国内的排放,即高耗能、高污染与高碳排放的增长为代价的。(图1、表1)(注:1=电器机械及器材产品;2=化工产品;3=金属制品;4=纺织品;5=电子产品)
三、世界各国对高耗能产品出口的限制对我国产品出口形成很大挑战
英国率先推行了“碳标签”制度,即将产品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回收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指标标示出来,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目前,欧盟、日本、法国、瑞典、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推广碳标签。而碳标签只是针对出口产品,既要出口创汇,又要达到一定的碳排放的限制。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出口大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此外,欧盟、美国及其他经合组织(OECD)国家首先提出了一项措施:边境税调整,其目的在于由于某些经济体国家实施较为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必然会增加其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其与其他经济体相比竞争力减弱,从而试图通过对来自无强制减排义务或减排力度较小的国家的产品或服务征收边境碳税,以矫正市场竞争的扭曲。意图通过边境调整税措施使中国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后的全球气候体制中采取强有力的减排行动。
同样在税收方面,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中,部分国家提出了采取“碳关税”等手段促使发展中的大国承担量化减排指标,虽然并没有达成共识,而且碳关税也没有在国际贸易中推向实践,但对我国而言却是一个警示,必须高度重视,因为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对各国各部门碳排放的统计中,中国的出口商品中所含碳排放量是最高的。尤其是到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碳关税可能会成为大势所趋,而碳关税主要影响的是造纸、水泥、钢铁和部分化工产品,我国出口市场中一半以上是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据世界银行的研究,若碳关税全面实施,我国的制造业可能将面临26%的平均关税,出口量将可能下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