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反补贴/反倾销措施的重要补充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4 美国双反措施的影响分析
4.1 引起本国产业的竞相模仿
因为双反调查可以带来更高的惩罚性税率,因此美国钢铁、化工、纺织等行业的企业接连提出双反申诉。由于相关利益的存在,美国相关产业有很强的动力去进行反补贴诉讼。
4.2 引起他国政府和产业的模仿
回应反倾销是指对某出口国的相同商品在不同的进口国先后遭到反倾销申诉的现象。这是由于出口国商品如果遭遇反倾销措施,则会进行贸易流向的调整,从而对第三国市场进行转移和冲击,而第三国政府就可以有理由施行反倾销措施以进行反制。而反补贴和反倾销并用,则可以加强回应反倾销的效力,使第三国以更高的税率打击已经在别国被实施双反措施的出口国商品。
美国政府多次判定我国部分企业接受的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并排除了采用中国国内利率作为可比商业贷款基准的可能性,而采用外部利率。而同样的基准问题也出现在政府提供土地补贴的测算中。这些外部基准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商品更易被判定存在补贴,这些做法是新规则,如同以往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中的替代国价格一样,对我国产品打击巨大。而反补贴的学习效应效果更明显,见效更快。由于补贴政策涉及面广和外部基准的普遍适用性,以及回应反倾销机制的存在,反补贴的可模仿性很强。继美国对我国进行双反调查以来,南非、澳大利亚、印度和欧盟都纷纷对我国进行双反调查。
5 我国政府的对策分析
5.1 正确认识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出口产品对一些主要贸易伙伴的依赖程度较大,而双反调查也是以美国和加拿大为调查发起国的主体。出口企业要注意开拓有发展潜力的新市场,在开发市场方面要做足文章;而国家也应该引导产品出口的相对分散和均衡,避免倚重于个别单一市场。然而出口市场多元化只是作为我国外贸出口的宏观层面上的战略。由于回应反倾销机制的存在,在已被一国政府进行双反调查之后,就算企业拥有业已建立起的营销网络并将相应产品转移到第三国出售,第三国厂商照样可以提出双反调查。企业应该将分散的市场作为长期的战略,而不是遇到双反措施时的应急之需。
5.2 打好WTO的反补贴争端的官司
由于我国的补贴措施和出口遭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中方将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标准钢管、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和非公路用轮胎采取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诉至WTO争端解决机构。众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申请成为第三方加入到本案中。鉴于本案中的诸多问题都可能成为今后决定我国遭遇贸易壁垒广度和深度的核心问题,我国政府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资源来打好这一战。
5.3 长期视角:深化我国的市场化改革
反补贴案对我国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其挑战了我国的地区和产业政策。我国很多财税优惠都属于可诉补贴,这些措施需要我国政府经过研究和调整以符合WTO规则。我国部分产业比如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改革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应当避免不规范的做法,我国应继续推行市场化进程,使市场经济地位被更多国家承认。这样不仅在遭遇反倾销时可以以我国国内价格作为参照,在反补贴案件里外部基准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王小雨.土地优惠何以应对反补贴调查[J].中国土地,2008(5):36-38.
[2]朱钟棣.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应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杨仕辉.反倾销的国际比较、博弈与我国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