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随着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国际化,以及学生毕业去向的实际情况,单一以外贸企业为模拟对象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教学的要求。在进行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时,我们应建立不同类型的模拟外贸公司,除一般进出口贸易公司外,还应包括如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使其在运作形式、经营产品方面更加全面,以利于学生了解真实的外贸企业的运作方式及产品经营特点。学生在进行模拟实训时,可首先进行国际市场调研,选择贸易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己选择不同职业岗位完成与进出口贸易业务相关的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在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师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再通过角色扮演将信息反馈给老师,同时学生之间的信息也可以相互交流,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息量的交流。学生对整个外贸业务流程熟悉后,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全面的模拟的商业环境。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2 根据外贸业务操作环节建立相关模拟机构
外贸业务与内贸业务的最大不同就是它涉及更多的相关机构,须接受更多的监督与管理。因此在建立模拟外贸企业的同时,还应建立高仿真的外部经济环境。此部分应由专人负责,随时跟踪真实贸易环境及相关贸易政策的变化,调整虚拟背景条件,以达到模拟公司系统与真实状况的吻合,提高学生对现实经济环境的关注能力、适应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3 加强模拟公司的系统管理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开展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时几乎都是在本校范围内进行,缺少必要的对外联络,各模拟公司的活动缺乏统一的操作规则,相互之间难以进行业务交往,现实经济活动中一些十分重要的环节,如资金往来、财务核算、税务登记、海关申报、商品检验等都得不到真实的模拟,这种实践教学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模拟公司”教学,它只是一种简化版。因此,要进行高效的、更为真实的模拟公司教学,必须规范模拟公司实践教学的运行规则。同时,为了使这一方式得到最大限度的仿真,应扩大与外部的联系,如与国内外同类院校进行网络联系,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进行模拟实践。
34 提升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
“模拟公司”教学对指导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既需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能指导学生的技能操作,又需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模式是否能够达到一定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教师的素质和理论业务水平,而实验教学教师的素质必须是全面、综合的,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爱岗敬业精神;而且还必须十分熟悉外贸业务各个环节的实践工作。因此除需对指导教师做好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师资培训外,还应为其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包括港口、码头的实地参观,到各类外贸公司的制单科、业务科、储运科等实习锻炼,及时将外贸实务中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引入实践教学。
4 结语
模拟实训是国际贸易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而实训教学的模式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模拟公司”的教学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是符合高校实践性教学需要的,也是教育创新的一种途径,需要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蔡珍贵,王石,杨竹试析外贸模拟实验在外经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人力资源,2006,(1):246-247
[2]?何莉萍产学结合的高级形式——模拟公司[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86-90
[3]?周慧,张建明学校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应成为培养外经贸人才的基地[J]国际经贸探索,2002,(3):75-78
[4]?曾德国我国“商务模拟公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8,(2):89-91